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后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发展史(部分)

时间

代表性事物

特点

18世纪60年代开始

巴黎万神庙等

古典复兴,仿罗马风格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拿破仑帝国时期)

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等

罗马帝国风格,外观上雄伟、壮丽,内部采用华丽的装饰

19世纪初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中间设公共设施,周围为住宅,附近有工场与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

19世纪初到70年代

英国国会大厦

仿中世纪哥特风格,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

19世纪中叶开始

英国世博会水晶宫、巴黎埃菲尔铁塔等大量应用钢铁结构,建造快速,造价低廉,结构极为稳定

19世纪90年代开始

苏格兰连芬南混凝土高架桥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建筑物的强度

19世纪末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和乡村生活的结合,城市中有大量的森林、运河、花园,环境极佳
上述材料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西方建筑与城市理论的典型代表。选取材料的某些方面,提炼出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筑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从材料中归纳特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2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巧克力现今风靡全球,可可则是制作巧克力的最基本原料。

已知最早食用可可的是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其文化在公元前 1200 前后繁荣起来。他 们依靠烘干、捣碎的可可豆来补充能量。随后玛雅人继承了这个习惯,他们用捣碎的玉米和 可可制成咸味的饮料。13 世纪,阿兹特克人将玛雅人置于他们的统治之下,并从他们那里 学会了食用可可。阿兹特克人在可可饮品中加入辣椒及各种香料,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口感。

美洲的“发现”给大西洋两岸的饮食习惯都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墨西哥妇女和西 班牙男子成婚或去给西班牙人当差,从而学会运用双方的传统食材和烹饪方法。殖民者习惯 在可可中加入新传入美洲的蔗糖或胡椒等调味,并将之称为“巧克力”。巧克力引进西班牙 后成为社会上层人士打发时间、摆阔、显示身份地位的饮料,可可豆也成为美洲殖民地最主 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在世界贸易的驱动下,可可生产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并从中美洲移植到加勒比海地 区、印尼和非洲等地。17 世纪中期,作为优秀航海家的荷兰人,成功地从西班牙人手中夺走 了可可的贸易垄断;同一时期,巧克力征服了整个欧洲,人们在饼干、冰激凌、糖果中大量 使用巧克力,专门饮用巧克力的餐具也应运而生。175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盖尔德 麻尔森”沉没,当时该船只总共运载了 22.5 万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巧克力餐具 19535 件,数量仅次于茶具。

——摘编自[意]克拉拉·瓦达·帕多瓦尼、吉吉·帕多瓦尼《巧克力百科全书》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巧克力(可可)的流行史。(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2-13更新 | 43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西医在中国沿海各大城市传播较快,对中国社会产生一定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则尤中土医工所未逮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憾荡,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来未有之奇变也。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医学著作《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简明中西汇参医学图说》
中医学堂1885年浙江成立利济学堂;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
医学研究1904年医学研究会;1905年中国医学会;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1931年中央国医馆,“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改善疗病及制药方法为宗旨”
医药改良仿效西法,“请求化学以精泡制”。用科学的新法研究中药。上海的粹华药厂、佛溪药厂,即秉此原则而开设,制成了改良的中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
(2)以“应对挑战一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对材料二中的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2-16更新 | 41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06年巴黎新桥

材料   新桥建于1606年,是现代城市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它一改中世纪桥梁传统,它的长约为232米,宽约22米,比任何一条城市的街道还要宽阔。同时,没有在两侧建造房屋以使行人能够清晰地观赏塞纳河的景致。新桥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桥上的步行道。这是现代社会上最早出现的步行道,也是最早启发欧洲人分离人流和车流的发明。人行道被抬高将近半尺,配套像阳台一样的观景台,越来越多的巴黎人走出家门走上新桥。

新桥的建立还打开了巴黎的公共娱乐空间。桥基下面的公共沐浴开始流行;不同阶层的人在新桥接触,信息的传播催生了法国的报纸,新闻里出现的关键人物和时间也总是能张贴在桥上……新桥,成为少有的真正塑造都市生活的公共工程。

——摘编自[美]若昂·德让《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新桥是巴黎走向现代起点的证据?概括并说明理由。
2024-02-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历史年表。[要求: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作答要素应包含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简要说明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一   经济民族主义的概念界定与其源头的“民族”、“民族主义”本身密不可分,与民族国家的形成、独立、发展密不可分。同时,经济民族主义的概念界定离不开国际体系的变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民族国家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民族主义的内涵也必须随着不断更新。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实现经济自主独立、增进国民福利的一种目标、一种战略,它应该视为一种动态结构,在不同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政策,这决定于民族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同时也是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互动的结果。

——摘编自【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材料二   18世纪前后英国经济民族主义

国家(类型)英国(民族国家)
政策民族主义目标下的重商主义,重视财富、鼓励商业、尊重商人。
民族主义目标下的自由主义,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
结局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国家迅速强盛;保护关税的重商主义逐渐转变为贸易自由主义。
经济民族主义特征先是重商主义,后是贸易自由主义,都是为了经济民族主义的大目标。

——据王洪亮《从国家利益分析到民族认同建构》


依据材料信息,概括材料一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结合18世纪前后英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3-11-0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立体而又多维度的观察,有助于客观认识和评价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工业文明,的演化可概括为“六维度螺旋驱动模型”;哲学—科学—技术、文化—思想—制度、探险—贸易—资本、战争—需求—市场、意识形态—政治—国家、地理—气候—医学。六个维度在相互影响的同时共同推进工业革命的演进。

——摘编自佘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维度,结合所学世界史具体史实就其对工业革命的作用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要求:史实准确,东西兼备,史实选取典型,条理清晰;关键词要符合材料意涵并体现东西对比,与支撑史实相匹配)
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关键词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2024-02-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集团所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贸易打造的世界》是一部讨论全球贸易的经典著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贸易打造的世界》书籍目录

目录

具体内容(节选)

Ⅰ市场准则的形成中国朝贡制度;
交易与折磨:世界贸易与近代初期法律文化。
Ⅱ运输手段木材、风、造船、货运:中国为何未雄霸海上;
稳赚的生意和部分实现的希望:英属印度的铁路建设。
Ⅲ致瘾性食品的经济文化咖啡社会角色的转变;
甜味革命;
鸦片如何使世界运转。
Ⅴ暴力经济学没人性的买卖,道理何在;
西印度群岛海盗—当年的企业狙击手;
奴隶制终结后的解放、契约仆役、殖民地种植园。
Ⅶ世界贸易、工业化、去工业化蔗糖业:最早的工厂;
值钱纤维:棉花如何成为工业时代的织物。

——【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根据材料,概括两个影响世界贸易形成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读。(要求:明确写出两个影响因素,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2-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界认为,世界现代化是突破原有的农业大生产力形态向工业大生产力形态引起的社会巨变。在具体阐述现代化的进程时,有学者提出了这一世界规模的大变革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和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三大阶段(经济起飞、向技术成熟推进、大众高消费)的观点,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个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并予以阐述。(要求:趋势表述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