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运河与国运

材料一   



图1隋唐大运河

图2北宋大运河(局部)
材料二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建设成果,继续发展运河交通网,相继开凿了近三十条运河。唐代运河仍以连结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北宋时期在黄河以北还有御河,即隋唐时代的永济渠;江淮之间以及长江、钱塘江之间的的运河也基本因袭隋唐的水道走向。

——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等

材料三   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前及宪宗时代,运河都能够把南方的物资大量输送到北方,以支持中央政权,满足国防的需要。因此,唐在安史之乱前武功显赫,国势强盛。此后到了北宋时代,运河大体上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唐末及北宋末年,当运河因被切断而不能把南方物资大量运往北方的时候,唐宋帝国便要随着经济基础的动摇而力量削弱,甚至于灭亡了。

——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

(1)据材料一、二,指出隋唐至北宋时期大运河的特点。
(2)评析材料三中大运河与唐宋国运关系的观点。
2022-05-26更新 | 33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 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海疆经略梳理表

阶段内容
公元前6世纪前夏朝国王后芒“东狩于海,获大鱼"(《竹书纪年》);海上航行的篷.桅、帆已经具备。
安阳商代遗址出土了东海和南太平洋的海贝、海螺和鯨骨。
西周时,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春秋时,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说苑》),孔子曾想“乘桴浮于海”(论语》)。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秦始皇先后到芝罘、成山、碣石等海港巡视:秦朝时可建造载重量为30吨的大船;(史记)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出海,今日本本州岛有徐福墓与徐福祠。
西汉时,大船有冲锋舰,战舰、快船、侦查舰等;西汉与印度、斯里兰卡曾通过海路交往。
三国时期,东吴派朱应、康泰率船队历时六年远航至印度、斯里兰卡“百数十国”,朱应作《扶南异物志》,康泰作《吴时外国传》。
东晋时期,高僧法显独自从斯里兰卡出发,搭乘海船回国,著《佛国记》。
公元5世纪末至15世纪.隋炀帝派人与东南亚各国建立交通、贸易关系。船有五层高。
唐朝有广州、交州(越南顺化东南部)等海港,其中,交广线担负南洋和印度洋国家的贸易,远达红海,并在广州设“市舶使”。唐朝工匠还改进了船舵,发明了水密隔舱,能利用季风驶船,船长达60米,能载六七百人。
宋代所造防沙平底船载重量有500吨至800吨,已使用船坞造船,航海时“舟师……晦观指南针”,并在苏门答腊,马尔代夫设贸易基地与贸易站,《岭外代答)中记载与我国通商者有50多国。
元代,规船构造,载重量等“冠绝千古”,泉州“梯航万国"。相传,汪大渊东至澳大利亚,西至地中海,西南至莫桑比克海峡.鯿成岛夷志略》。
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绘制了《郑和航海图》,撰写了《瀛涯胜览X西洋番国志)等。

——摘编自李永采《海洋开拓争霸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航海业发展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10年英国主要运河体系的发展情况


(注:所谓运河体系,不是指单一的一条或者几条运河,而是指一系列的彼此联系的把主要大运河沟通起来,然后给一些地方提供它们原来所没有的水路交通设施。)

——(英)杰拉德·特恩布尔《运河、煤炭与区域经济增长》

材料二   (英国)一些小村庄也因为地处交通要津而发展起来了。1760年,桑奇·布鲁克运河开通的时候,圣·海伦还是一个小村庄,但是十年过后,首先是一个玻璃制造厂建立了,不久,一个炼铜厂又建立了,圣·海伦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英)查尔斯·哈德菲尔德《运河时代》

材料三   下表是1801年、1841年运河附近部分城市的人口变化情况表

城市运河通航时间人口(千)
18011841
巴思1760年以前3353
伯明翰177271183
布拉德福德17741367
剑桥1760年以前1024
卡莱尔1823922

——摘编自(英)查尔斯·哈德菲尔德《运河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合理的历史阐释。
2022-05-24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1958年2月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据此可知,此时医疗卫生工作
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B.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解决了血吸虫病治疗问题D.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022-05-24更新 | 1016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西欧和日本商人用白银购买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瓷器、茶叶、蔗糖,西欧商人把东南亚香料等产品输往中国,这成为当时东亚乃至世界主要国际贸易模式。由于中国“银荒”,福建海商携中国商品蜂拥至马尼拉,交换墨西哥白银。基督教以澳门等地为据点,形成网状基督教文化圈,引入西方商贸习惯、通用语言、技术知识等。对于明朝来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方强权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开始动摇中华朝贡体系为基础的东亚国际秩序。晚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中叶)中国所遇到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世界史“17世纪总危机”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材料二   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许可后,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稍后来到远东的荷兰人,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东印度公司”。西欧列强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丝—银”对流。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太湖流域及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完备。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晚明历史大变局”出现的重要原因并概括这一变局的突出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晚明历史大变局”这一历史现象简单谈谈你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盘点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1982年-2022年,中共中央发布了24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见表。

年份主题
1982年-1986主要涉及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执行农村的改革方针
2004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200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建设,力争城乡差距逐步减少
2007以农村产业为突破口,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2008通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城镇化进程
2009农民增收
2010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011以水利工程为主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2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2013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
2014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015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6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17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9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2020要求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2021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
2022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一号文件”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漕运是古代通过水路向都城或其它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草的一种经济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代漕运发运司平常时间在丰收的地区籴米储备,当某地因灾歉不能完成漕额或逾期未交,发运司便以所储之粮代为上供。尔后,将代发漕粮折算为钱,由被代地区上交。清代,朝廷不断上调漕船附载土宜的额度,对于回空南下的漕船也规定了具体附载物及其数量,过关免税。

漕运体系构成了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有供都城消费的“京师之运”,供战争之需的“兵营之运”,供赈灾济荒的“赈济之运”。当南漕北运的格局形成之后,各王朝首先都没有考虑通过海运的形式来完成赋税的运输。漕运基本上始终是实物赋税的形式,由于漕运而流通的物质数量十分庞大,尤其是粮食,由于漕粮的持续供应,围绕都城巨额的粮食消费并未促成巨大粮食市场的形成。

——摘编自吴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汉、唐朝、明朝三个时期的漕运线路方向作出合理解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漕运的影响。
2022-04-26更新 | 42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财富流向

材料   史学界大都认同1500—1800年为世界历史上的“早期近代”。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商品繁多。按其特性,大体可划分为四类:黑奴;香料、饮料(包括咖啡、茶叶等)蔗糖、烟草;日常用品(包括毛皮、纺织品,染料、瓷器);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

笔者认为,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天平不断向西方(特别是西欧)倾斜。

1513-1780年欧洲从亚洲进口商品的构成(%)

商品名称葡萄牙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1513-15191608-16101619-16211778-17801668-16701758-1760
胡椒80.069.056.411.025.34.4
摩鹿加香料9.00.03
其他香料9.410.917.624.4
纺织品0.27.856.653.5
丁香0.07.7
其他1.44.69.99.017.54.5
纺织品和原丝16.132.7
咖啡和茶叶0.022.9
原丝0.612.3
茶叶0.0325.3

18世纪70年代英法荷进口商品的总价值(单位:百万古尔登)

进口商品的来源英国法国荷兰总计各个进口来源占总数量之比(%)
西半球58.174.115.7147.931.4
亚洲24.59.62054.111.5
注:1古尔登=11.25英镑

——引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财富流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对施诚的这一判断加以论证。
(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年),自京师至河北,山东,疫死者千余,中宗“遣使赈恤之”。太和六年(832年),剑南、浙西一带,大疫。文宗颁诏:“其疫未定处,并委长吏差官巡抚,量给医药,询问救疗之术,各加拯济,事毕条疏奏来。”这表明当时(     
A.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B.天人感应思想盛行
C.疫病流传形势较严峻D.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2022-03-26更新 | 1264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