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3 道试题
1 .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泽被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茶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中国茶文化,但它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流变却异常丰富。在西欧诸国茶文化中,英国红茶文化最为世人称道。1650年前后,已经有英国人偶尔饮茶了,因为稀少而昂贵,中国的茶叶被人们普遍视为一种神奇的药物。1664年和1666年东印度公司的两次献茶活动推动了茶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流行,家庭茶会成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18世纪初,茶叶开始由贵族富人的饮料向平民开放。19世纪时,英国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普通英国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饮茶习俗变得更加普及,此时英国的茶叶消费量几乎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流入英国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3-12-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工业革命与生产组织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产业组织方式的变迁是伴随着生产技术的变迁而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分散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场转向纵向一体化的工厂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许多大型企业集团。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为适应全新生产方式,无论是产业内部还是产业之间都将呈现出组织方式的新趋势: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和市场中,企业通过网络,跨越边界与环境相联系已成为最经常、最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兰建平《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的影响》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三次科技革命引发的生产组织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12-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671887年,进口洋米约为38万担。1920年以后,随着洋米进口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米粮主产区的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也开始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已经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东北地区多数年份维持在二三十万担。

——摘编自王浩强《近代洋米进口与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思考》

材料三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国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后被称为“统购统销”。国家掌握粮食和原料后,切断了农民同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到了八十年代,这种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改革的障碍,必须进行改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洋米进口原因并分析新中国实施“统购统销”的影响。
2023-12-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宾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 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于智华《中医》

材料二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 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三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几乎在同时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可视化诊断方式开始进入到医生们的视野。

1916年《博医会报》(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在华创办)上,马士敦医生以“中国缠足之恶”为题,对中国的缠脚风俗进行了报道,并利用X线技术对缠足产生的危害作了说明。

《科学画报》1933年在上海创刊,蔡元培、竺可桢、吴有训、茅以升等都曾是该杂志的撰稿人。经统计,1933年至1949年,《科学画报》中有关X射线知识的文章就有数十篇。

1937年,柯达公司在《中华医学杂志》上投放了X光机系列广告。其中一则广告写道:“在病家未得放射线照相检验之利益前,殊少拒加手术或治疗者。盖经放射线摄影后,其精确之结果,即可消除一切疑虑,而病状实情得以格外明了也。”近代以来,中医逐渐边缘化。 民国时期陆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对待中医中药的态度,如“废除中医中药”“废医存药”“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

——摘编自张大庆、陈琦等著《近代西医技术的引入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人来到新大陆后,陆续带来的旧大陆农作物,能成功传播的并不多,但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新大陆得到推广。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白种人离不开面包(小麦制成)。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成本太高,运输量也有限。要解决面粉和面包的供应问题,就只能在新大陆种小麦。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于是在传教区附近试种小麦。美洲土地肥沃,很多地方适宜种小麦。在美洲某些地区,小麦不仅供本地人食用,还被卖到其他地区,是获利的好产品。秘鲁所产小麦就供应巴拿马地区,甚至被运回西班牙。对于美洲印第安人而言,利用冬天的闲暇时间播种小麦,可以增加夏秋季的收获物,以帮助部落度过食物短缺的冬季。

——摘编自张兰星《旧大陆小麦在新大陆的栽种及传播》

(1)根据材料,概括小麦在美洲大陆得到推广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小麦在美洲大陆得到推广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2023-12-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铭砖刻文有“有东门从南第廿三行从西第五窖”
苏州通天二年粗糙米白多一万三
××十五石耗在内
“押仓使孙亮监仓御史陆庆”

——在洛阳出土的隋唐时期含嘉仓的铭砖

凡凿客置屋,皆铭砖为庾斛之数,与其年月日,受领粟官吏姓名。又立牌如其铭。

——《唐六典》

材料二   首先,庞大的人口基数及每年新增1500万人,预计2030年将达到16亿之众,这将是中国未来粮食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次,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善将促进粮食需求总量增加。第三,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粮食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水、耕地资源将面临城市化和工业化激烈的经济竞争,目前中国农业国际参与度小,农业(特别是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日趋下降,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极大,农民受教育和组织程度低,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低,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率递增,粮食供应面临国际廉价粮食的竞争,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将日益显现。我国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近30年仅因旱灾损失粮食就达1.5亿吨。因此,农业自然灾害对我国食物安全的影响不可低估。

——摘编自傅泽强、蔡运龙《世界食物安全态势及中国对策》


(1)材料一的铭砖记录了哪些信息?分别说明含嘉仓铭砖与《唐六典》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
2023-12-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0年,纽约曼哈顿东区“所有的房间中,三分之一住着两个人,其余三分之二则住有3人以上。”在匹兹堡,数百家工厂排出大量的废气,有“烟城”之称。大量的废铁、炉渣倒入河中。“从1880年到1890年,全国犯罪收监率上升了50%,大部分案件都发生在城市。”19世纪末,在费城和圣路易斯,其排水系统总长度仅相当于城市街道总长度的一半多一点。而巴尔的摩、新奥尔良和莫比尔等城市依旧大部分靠露天排水沟排泄污水。城市老板利用对市议会的操纵,公开出售特许权和承包合同,进行房地产投机和公用事业股票投机。

材料二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城市改革运动兴起。其中,市政改革运动的声势和作用较大。改革者主张城市自治,以减少州立法部门对市政的过分干预;扩大城市行政部门,尤其是市长的权限,以遏制城市老板通过市议会干预市政;城市选举实行超党派原则,并与州一级选举分别进行,尽量减少城市政府的政治色彩,以杜绝城市老板倚仗党派势力操纵市政;起用专门人才主管城市行政事务,按企业管理的模式对城市实行科学管理。美国城市社区改良运动影响深远,现在的很多社区改良组织都是从当时的改良运动中繁衍下来的。改良者还主张在最贫困的社区创办会所,供民众居住、学习和娱乐,形成一些社区的教育和娱乐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建芳《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问题及对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美国兴起的城市改革运动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烟草已被广泛种植。它不仅在萨满教的宗教实践中普遍存在,同样在印第安人的重大仪式,如祭拜祖先、庆祝战争胜利、缔结和约、庆祝丰收以及成人礼等重要场合被赋予神秘的魔力,美洲烟草文化逐渐形成。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接触到烟草,但将烟草视为野蛮的象征而不屑一顾。随着烟草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改变了对烟草的轻视。16世纪后期英国女王近臣雷利将烟草引入上流社会,吸烟成为富有的精英士绅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欧洲中等阶层逐渐形成,烟草文化从上层社会传播到了中等阶层。中等阶层赋予了烟草新的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用品。在此后两个世纪里,烟草文化传播到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中。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欧洲人在美洲广泛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工厂,产品不仅供应欧洲,还大量出口海外,这对欧洲的殖民主义事业非常重要。随着烟草的普及,欧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烟草文化,英国的烟斗文化、法国的鼻烟文化和西班牙的雪茄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有识之士认识到烟草使人上瘾有害健康而抵制,但烟草仍然风靡了欧洲,实现了对欧洲的“征服”,成为美洲“回馈”欧洲的文化产品,这也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典型案例。

——摘编自荆玲玲《近代早期美洲烟草文化的欧洲化》

综合材料信息,以烟草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从1836年起,英国棉纺织业中的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从1760年到1860年,英国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倍。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全世界的21%。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

铁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子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 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使英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指出促使“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的关键性发明,并归纳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与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其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2023-12-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从15世纪以来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为经济全球化开始的标志算起,到现在的500多年间,经济全球化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也就是三次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全球化。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是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殖民统治的时期。

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是东西方两个阵营相互对立的时期。

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是一些西方大国严重削弱、新兴经济体发展壮大的时期。

未来要实现的新的经济全球化,或者说是第四次经济全球化,它应该是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从而形成新的形态。

——摘编自滕文生《经济全球化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上述某一历史阶段,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命运”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