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欧阳修、宋祁撰的《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始遭使自通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从唐宋开始形成的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论著作。如北宋王灼于公元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8世纪中叶,中国制糖技术传到日本。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成为该岛糖业的起源。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也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

——摘编自林国栋、陈如凯、林彦铨的《甘蔗的起源与进化》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很快又传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纪20~30年代,甘蔗制糖技术先后传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不久,甘蔗制糖业在南北美洲都发展起来。由于甘蔗的生长需要热带环境,直到殖民地的兴起以及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强国才开始在殖民地发展大规模的甘蔗种植园和制糖工业。在近代社会中,糖的生产已经与一个民族的生产发展力紧密联系起来。蔗糖在18世纪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就如钢铁在19世纪,石油在20世纪所占据的地位一样。正是由于殖民地贸易的兴起,蔗糖的广泛种植,糖果制造商在这个时候开始试验各种糖果的配方,大规模地生产,从而使糖果进入平常百姓家。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甘蔗制糖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简析甘蔗制糖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甘蔗制糖业的发展与糖果制造业有何关联。
2024-02-2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人们普遍认为马铃薯很适合做动物的饲料,但对人类来说,只有当其他食物都无法取得时,才会以马铃薯为最后依靠。发生与18世纪的一连串饥荒,为马铃薯赢来地位显赫的朋友。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茎。……法国科学家帕门提尔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期间亲生体验到马铃薯的好处,认为它为士兵提供了丰足的食物,美味又健康。1795年,伦敦的《泰晤士报》甚至刊出食谱,教人烹饪马铃薯汤,并用玉米和马铃薯做面包。…… “除了早餐之外,它使餐餐必备的菜肴,不仅出现在富人的餐桌上,也出现在穷人的餐桌上”。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东印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商人机构到政治权力机构的转变。……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航海与贸易活动,标志着英国的海外贸易突破了 16 世纪的模式,即不仅仅局限于在欧洲和地中海区发展呢绒贸易。16-18世纪,依托发达的商业网络,特许公司的商业活动使英国获得了巨大财富,推动了英国商业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特许公司的活动促进了英国原有工业部门,又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如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皂等工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英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资金转化而来。

——摘编自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人们接受马铃薯成为主要食物的社会因素。并结合所学,分析新物种的传入怎样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结合材料和教材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对大英帝国全球崛起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意味着能够种植作物的地方变多,农民在垦殖(种植新作物)过程中,即使注意保持耕地肥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也会因为垦殖过程中破坏了植被对河流产生负面影响,在某地频繁出现洪灾且耕地肥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农民通常会选择到新的地方垦殖,由此开始了对新的地方的破坏,呈现出恶性循环状态,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随之持续上升。与小麦和水稻等传统作物相比,玉米、红薯和土豆等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能够有效降低出现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助推明清两个王朝(尤其是清王朝)人口总数的增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也提升了清王朝面临的人口压力。

——摘编自林妹含《美洲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认识越来越成熟,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多元包容成为当代中国对全球化的总体认识和战略选择的出发点。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也肩负起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并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反哺世界。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8.1%,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两成,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十分可观。从国内发展到国际秩序维护,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正向推动力量。在一次次全球性危机中,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摘编自王辉耀、苗绿《从被动到反哺:中国的全球化之路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中国为例,简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反哺者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024-01-08更新 | 9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内战前后,爱尔兰人种植的粮食被英国军队践踏,来自新世界的马铃薯既容易种植又高产,适应了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多山、泥沼的环境,很快成为人们的主食。作为欧洲“第二面包”,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优点,还可以充当极好的饲料。对爱尔兰家庭而言,一头牛所产牛奶和一英亩的马铃薯足以支撑一家人生计。经过英国的掠夺,爱尔兰人的土地不断减少,马铃薯在爱尔兰人最艰难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19世纪人口的快速膨胀对社会产生巨大压力,农民出卖劳动力,换得一小块土地种植马铃薯,而一旦歉收,饥荒很难避免。1845年夏,霜霉病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引发大饥荒,也导致疫病流行,有至少25万人死亡。大饥荒带来空前的移民运动,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在本国和美国都播下了对英国政府不满的火种。马铃薯病害和大饥荒教训警醒后人,“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物种交流,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一旦疾病大流行或是粮价大波动,处于全球链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无法全身而退。

——据曹瑞臣《作物改变世界——以马铃薯对爱尔兰的历史影响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主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尔兰大饥荒”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物种交流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西方饮食文化主要受到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注重饮食的品质和味道;例如,古希腊人在宴会上会用酒杯敬酒,而古罗马人则有“宴会三部曲”,即前菜、主菜和甜点。 中世纪的欧洲时期,人们的饮食更加简朴,主要以粗粮、豆类和蔬菜为主。 同时,也有肉类和奶制品的食用,而这种饮食方式更多的是特权阶层。

——摘自[德]希施·费尔德《欧洲饮食文化史:从石器时代至今的营养史》

材料二   从16世纪开始,西方饮食文化经历了巨大变革,新大陆的食物和调味品被引入到欧洲,这些新的食材和调味品,丰富了当时的饮食文化。例如:番茄、马铃薯、玉米和辣椒等食材的引入,使得意大利面、炸薯条、玉米饼等成为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代表性食品。19世纪以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和方便食品的兴起,使得人们更加注重速度和便利性,汉堡、热狗、披萨等成为最早的快餐产品,风靡一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快餐店的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链。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跨国快餐巨头迅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了快餐的传播和普及。

——摘编自[美]阿莫斯图《食物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饮食文化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概述16世纪以后欧洲饮食文化出现的巨大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宣统《东莞县志·物产》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广东凤冈人陈益乘船到安南(今越南),当地首领用一种名叫白薯的土产招待他,这种土产味道甘美。陈益“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由于来自番邦,故名之为番薯。

——摘编自张箭《新大陆农作物的传播和意义》

材料二   明清时期,随着玉米种植的逐渐推广,玉米成为一些地区百姓的主食之一,并被看作是适宜备荒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在清代被推广种植之后经常被用作家畜的饲料和酿酒的原料,其药用、燃料、肥料等价值亦多被认识和利用。玉米、番薯等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对于解决明清时期人民的基本食粮、提高明清时期的粮食产量、平抑粮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玉米、番薯的推广种植,农民在解决了基本食粮之后,能够将价格比较高的稻谷等粮食投入市场并用于商品交换。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的发展。而且,玉米、番薯自身也成为用来交易的大宗商品。

——摘编自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以玉米、番薯、烟草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薯传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番薯等美洲农作物的传播给中国明清社会带来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探险的成功自然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欧洲一些比较沉重与粗笨的货物,比如木材粮食与牲畜等,便由水路运至亚洲、非洲或美洲。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大量的皮毛、鱼类与木材自美洲海运至欧洲。财富的增加,使得欧洲人的闲暇增加了,奢侈品也大量出现。铺设波斯地毯,身穿用中国丝绸、印度棉花与美洲毛皮制成的衣服,装饰非洲金子与南美洲的宝石:这一切都成为一种普通现象。

——摘编自[美]卡尔顿·海斯等《全球通史一从史前文明到现代化世界》

材料二   欧洲人是世界贸易中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积累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当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也最多。有些利益慢慢地为欧洲的人民群众所获得,茶叶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当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通消费品。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的全球性贸易对欧洲经济的促进性影响。18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日渐增长的需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探险”成功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物种交流对欧洲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6-18世纪繁荣的中欧贸易中,瓷器、漆器、织物、壁纸、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涌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丝绸与瓷器的魅力促使欧洲人致力于将其生产本土化。

1753年7月24日,瑞典王后收到国王赠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礼物:一座木结构的中国屋。她描述道:“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度风格装饰成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赏过所有东西之后,国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场配土耳其音乐的中国芭蕾。”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   为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85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个新特许状法案,规定印度文官应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印度人进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门非常狭窄。……印度成为主权共和国后,肯定了当时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统,并根据宪法有关规出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

——整理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写出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概括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和19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1-10更新 | 289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22-2023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起源于西亚,其发源地大体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遗存绝对年代距今105009500年。在距今8000年前,小麦向东传播到伊朗高原北部与里海东南部之间的河谷地区,与当地自然生长的粗山羊草杂交,形成了现今广泛种植和食用的造通小麦(也被称为"面包小麦")。栽培小麦出现之后,小麦逐步成为世界几个主要古代文明的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作物品种。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等,都是建立在以种植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生产基础之上的。

——摘编自赵志军《小麦传入中国的研究——植物考古资料》

材料二   小麦这一粮食作物在人类的饮食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欧洲白人到达澳大利亚前,当地土著居民已在这片大陆上繁衍生息了50000余年,以渔猎、采集为主,已接近于形成原始农业,但他们却没有我培作物和饲养牲富,更别提有野生或人工栽培小麦的痕迹。

1788年,"第一舰队"将旧大陆小麦传入澳大利亚大陆,殖民者为解决早期面临的粮食危机,迅速栽培、推广小麦,小麦种植业随之兴盛,这为澳大利亚农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肖璐娜、张箭《旧大陆小麦在澳大利亚的栽种及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始社会人类栽培小麦的特点,并简析栽培小麦推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澳大利亚近代小麦种植业兴起的原因。
2021-12-21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宫·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618年,小麦从英国传入弗吉尼亚殖民地。独立战争以后,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这一时期酿酒业和畜牧业对小麦和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增加,是刺激小麦和谷物种植的主要原因。1870年后,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20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拖拉机,早已建好的铁路网,把小麦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东西海岸,远销欧洲,击垮了欧洲的农业体系,导致欧洲社会极度不稳定。一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由于干旱和持续数十年的农业扩张,以及未有相关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1930年前后出现了一场著名的“黑色风暴(沙尘暴)”,美国的生态以及农业受到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粮食生产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