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铃薯(俗称洋芋)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土,从东南沿海至北京,当时仅是皇室、显贵盛馔。乾隆年间推行垦荒增粮,马铃薯承担了重要角色,八旗子弟也以油炸、烧烤马铃薯为食。汉族人以为八旗子弟吃洋芋让人长得帅气,变得强壮有力,于是出现“吃洋芋,长子弟”之说。嘉庆年间,人口成倍骤增,适应性强的马铃薯种植已经遍及山南海北,垦者达千百万计,局部地区甚至以其为口粮,“吃洋芋,长子弟”遂成为中国人情结。

——摘编自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等

材料二下表马铃薯与英国餐桌文化

时间“马铃薯与英国餐桌文化”大事记
1589年伦敦市长向英王报告“一部分失地的下层人以小块土地或盆栽种植马铃薯充饥。”
1649年威斯敏斯特教堂红衣大主教修订教义,宣布“马铃薯也是上帝的恩赐之物。”
1815年议会通过《谷物法》,将马铃薯与小麦、稻谷、玉米等并列为谷物并征收高额进口税。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机器标准化加工的马铃薯罐头成为英国军事储粮之一。
20世纪初马铃薯食品(土豆泥、土豆派、土豆威士忌等)逐渐成为英国餐桌文化亮丽的风景。

——据史蒂文·托皮克《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及社会影响》等整理

材料三甘肃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2022年底,马铃薯制品生产能力达 70余万吨,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340亿元。马铃薯从“救命薯”到“温饱薯”,从“脱贫薯”到“小康薯”,再到“振兴薯” “营养薯”,极大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

——摘编自王朝霞《“小土豆”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人“吃洋芋,长子弟”情结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铃薯逐渐成为英国“餐桌文化亮丽风景”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马铃薯推广开发为例,说明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可借鉴的经验。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玉米在清代地方志中的相关记载。据此可知,玉米传入(       
河南《嵩县志》“今嵩县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稻虽产,非常需也。”
广西《白山司志》陕南“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
贵州《荔波县志》“荔邑山多田少,惟恃此(苞谷)以度荒月。”
A.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首先在北方平原地区得到推广
C.给中国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D.反映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冲突
3 . 下表是清朝地方志中关于玉米种植情况的记载(部分)。这表明清朝(     
内容
“徽州山多地少,棚民(闽浙等地的流民)租垦山场由来已久……棚民亦因垦地成熟后,布种苞芦(玉米)”
(乾隆年间)“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者骤增。焚山而植,拙根株而种苞谷(玉米)”
“玉蜀黍,一名苞谷,州境初无是种,有山左种薯者于嘉庆中携来数粒,种园圃中,土人始得其种,愈种愈多,居然大田之稼矣”
A.洲际物种交流较为频繁B.流民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玉米成为主要经济作物D.移民推动了玉米的传播和种植
4 . 下表内容是清中期安徽县志中关于玉米种植的记载。由此可见,玉米种植的推广(     

名称

概况

绩溪县

乾隆年间,安庆人携苞芦入境租山垦种。

旌德县

嘉庆年间,种包芦者,都系福建、江西、浙江暨池州、安庆等府流民,租山赁种。
A.伴随人口流动B.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C.加剧土地兼并D.促使主粮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