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水稻、甘蔗D.小麦、甘蔗
2024-05-3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下图最有可能呈现的是(     

A.农业起源地及其农作物外传B.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资本流动
C.工业革命后商品原料的交换D.经济全球化下劳动力的转移
2024-03-15更新 | 441次组卷 | 10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3 . 玉米、甘薯、马铃薯是美洲农夫赠给世界的三份大礼,同时花生、可可、番茄、南瓜、凤梨以及几种豆类也传到世界各地;而美洲则从欧亚大陆获得了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物以及柑橘类水果,甘蔗、咖啡和棉花也进入了美洲。这些现象表明(       
A.美洲地区有独特的农作物种植体系B.美洲地区原有社会体系走向解体
C.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D.跨区域大范围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4 . 1652年,伦敦城中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到60年代末,咖啡馆已经在英国很多城市里出现,并出现了宣传咖啡饮品的广告——“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材料反映的现象(       
A.表明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B.得益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反映出城市文化具有先进性D.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
2024-01-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美洲的许多物种流向世界各地。其中,由印第安人最早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问题,促进人口增长起到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A.小麦、甘薯B.马铃薯、玉米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
2024-01-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64年前,为巩固东北根据地,延安的火种点燃了北大荒;53年前,为建设北大荒,10万大军挺进荒原;43年前,50余万知青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北大荒;33年前,改革春风拂动全国,北大荒探索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王阳《黑龙江垦区发展简史》

材料三   20207月经国务院批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主业被界定为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2020年黑龙江省获粮食总产量、人均产量、调出量三个全国第一;2021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超过了法国、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八。

——摘编自《黑龙江日报》多篇报道

材料四   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

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

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

——《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1116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薯、马铃薯的原产地和传入欧亚的途径,并简析农作物的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荒七十年,从鬼沼到粮仓”这一巨大转变的主要因素及战略意义。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指出面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应采取的举措。
2024-01-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由地方性行为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现代化加速、极大提高了商贸效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9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这一“海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   纵观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可以说是限制、防范多于鼓励、支持。早期的朝贡贸易偏重政治利益,中期以后,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于不堪滋扰,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特征。

材料三   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欧洲产生“消费选择”的主要原因和积极影响。

材料四   1211日,在漫长谈判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期,迎来了一段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应继续推动金融市场更高层次开放,提升金融双向开放水平。

——摘编自李志鸿、梅冠群《中国发展观察》


(4)写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年份。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材料五   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利润是衡量它们成败的标准,哪怕结果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

——摘编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上述面临的挑战?
2024-01-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在中世纪,一个勃艮第的农奴若想获得自由,必须向当地的修道院院长缴纳1磅胡椒;在15世纪的英国,一磅胡椒的价值与一头猪相等;在一些表现中世纪商业的文艺作品中,人们常常能看到天平上胡椒的另一边是金子。16世纪以来,胡椒逐渐成为欧洲寻常人家的调料。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百姓生活状况得到改善B.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东西方贸易的快速发展D.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2024-01-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欧洲旅行者首次接触茶叶,葡萄牙传教士在著作中提到了东亚人饮茶的习俗。欧洲人发现了它提神醒脑的功用后,慢慢尝试把茶叶融入自己的饮食中。英国东印度公司踀中国没有直接贸易往来,只能从荷兰进口价格昂贵的茶叶。17世纪80年代,饮茶已成为英国上流资族社会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

1704年,英国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启了直接与中国贸易的大门。此后公司的业务几乎被茶叶贸易垄断,他们为同已经抢占先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选择与广州当地的行商合作。茶叶成为18世纪大都市杂货商店的一般商品,茶叶存在于商店招牌、报纸广告和商业名片的装饰设计上。1723年英国政府提高了茶叶消费税,导致走私茶叶大行其道,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茶叶普及。18世纪,英式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得到拓展,不但有流行在上流社会的早茶,中产阶级也加入进去,制茶被认为是妇女的日常生活职责,需要遵循特殊的礼仪。18世纪70年代末,饮茶不再是富人的专属,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跨越了社会等级,每天喝茶成为人们的普遍生活方式。

到19世纪,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到二战后,全球茶叶贸易实际已经被英国公司垄断。茶叶在英国不再是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融入进国民意识中。20世纪末,为应对碳酸饮料带来的冲击,英国推广量产的茶包,改变了茶的社交性,使沏茶成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英]马克曼·埃利斯等《茶叶帝国:征服世界的亚洲树叶》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弟斯山,迄今已有7000年的栽培史。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而马铃薯却在地下安然熬过了战火,爱尔兰遂成为以马铃薯为主食之一的第一个欧洲国家。爱尔兰农民在印第安人马铃薯田垄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了新的马铃薯栽培模式。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馑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法国的马铃薯种植和食用有了很大发展。19世纪上半叶的尼古拉一世劝农种植马铃薯,于是土豆在俄国渐渐推广开。最终,马铃薯逐渐成为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

——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等

材料二   马铃薯的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在种薯,而种薯的培育靠科技;马铃薯深加工程度和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铃薯产品研制水平。以美国为例,各种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在保证美味的同时减少脂肪含量,研制出很多顺应人们健康饮食的马铃薯食品,推动了马铃薯的深加工。

——摘编自楚雪《从“洋芋”到“土豆”的文化——马铃薯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说明马铃薯逐渐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主要食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对马铃薯传播与发展的认识。
2024-01-19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