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这一观点(     
A.辩证地分析了全球联系加强的影响B.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
C.忽视了金鸡纳的重要医学价值D.看到了物种交换带来的局限性
2024-05-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人把蒙古西征称之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征可以与哥伦布大交换类比。阅读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1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图2 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传播
提取上述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大交换”加以解读。
2024-04-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为清代不同史籍关于玉米食用的记载。这说明,玉米在中国的种植(     
记载出处
陕西汉中地区玉米食用者感到“大米不及包谷耐饥”《汉南续修府志》,嘉庆十八年刻本
安徽来安县有玉米“气味香美”之说《来安县志》卷4,宣统元年刊本
浙江省临安县民认为玉米“性溫味甘”《临安县志》卷3,宣统二年刊本
A.解决了严重的人地矛盾B.动摇了传统的农业结构
C.改变了民众的饮食习惯D.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
4 . 玉米传入欧洲后,在19—20世纪成为高档饲料的主要支柱,供畜禽食用。人们则吃畜禽的肉以及畜禽产出的二次食品——奶和蛋。材料意在说明,玉米在欧洲的传播(     
A.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B.改变了传统饮食结构
C.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D.突破了农业发展限制
2024-03-05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A.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B.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C.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D.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考古学家发现,玛雅人、阿兹特克人的图画象形文字,石柱、石壁、石板上的刻字图画铭文中都有反映可可的图像刻画字。

史料二: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远航探险来到中南美洲,据其《航海日志》记载,7月30日,西班牙船队抵达洪都拉斯北岸海外的瓜纳哈岛。在这里他们碰到一条又长又宽的独木舟,上面有二十多个桡夫和好几个像是商人或船主或酋长(家属)的男女乘客。“船舱”里放着各种东西和一大堆可可豆。

史料三:西班牙史学家德奥维多在1532—1557年写成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描述了尼加拉瓜地区的可可栽培:“他们在可可树行间也栽种其他树……它们长得高大,大小尺寸是可可树的两倍。它们保护可可树免遭太阳暴晒,用它们的枝叶造成一片绿荫。”

材料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范围真正囊括了全世界,形成了体系。1947年10月30日,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在《关税减让最后议定书》上签字,1948年1月1日生效。缔约国每年召开一次大会,就国际贸易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谈判,特别是对主要商品的税率进行协商达成减让协议。总协定缔结后,成员国多次进行多边贸易谈判,世界贸易的90%在缔约国间进行,是名副其实的“经济联合国"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1)指出材料一中三则史料的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传播”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4-01-28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东蓬莱县之有大粒种,始于光绪年间,是年大美国圣公会副主席汤卜逊自美国输入十瓜得(quarter)大粒种至沪,分一半于长老会牧师密尔司,经其传种于蓬莱”。大花生在山东东部试种成功以后,逐渐向山东中西部及全国扩种。《怀宁县志》(1915年)记载: “落花生宜沙地。道光以来,洪水泛滥,渌水乡江滨,田园多被沙压,蔬菽不生,惟宜种此。花生结实,或挖或筛,为酒馆茶肆中所不可缺之品。亦可以之榨油,每斤可值钱四五十文。其利虽薄,然以沙废之业,得此亦不为无补云”。

——摘编自王宝卿、王思明《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材料二   清末至民国年间,受气候变化和市场化的影响,花生逐渐成为山东低山丘陵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形成集中产区。在高利润刺激下,低山丘陵区的农民通过种植花生融入国际市场,并利用种植花生的方式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青岛港是当时花生的主要输出港口。


——摘编自王保宁《花生与番薯:民国年间山东低山丘陵区的耕作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花生传入中国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年间青岛港花生出口额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024-01-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0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9 . 据史书记载,清代广西贵县地区广泛种植外来作物花生,“各商采买榨油,每年不下千数万斤……瘠土之民,并无谷粒,其完粮完婚之事多藉此”。材料可用来说明,外来作物的传入与种植(       
A.导致清代人口的膨胀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推经济重心的南移D.强化了小农经济的特性
10 . 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北美洲,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后来,甘蔗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脚步,进入菲律宾和太平洋群岛,此后蔗糖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变化(     
A.反映出民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B.促进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快速发展
C.是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兴盛的结果D.说明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