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如图为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大学的开设情况。它反映出(     
1954年,巴纳斯印度大学和巴罗达大学率先将美国历史纳入硕士学位课程的选修课
1959年,美国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向加尔各答大学与旁遮普大学等高校派遣10名美国历史学家
1960年,获美国资助前往美国深造的印度学者已有独自开设“1776年以来以来的美国史”等课程的能力
1967年,开设美国课程的印度高校达到43所
到1971年,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共选派103名印度学者赴美研究美国历史,同期有近九十名美国学者到印度讲授美国学
A.美国热衷于在印度传播美国价值观B.非殖民地化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C.战后美国文化传播被赋予冷战内涵D.第三世界发展成为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
7日内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汉族移民及农业开垦

材料一   西汉积极推行了“实关中”和“戍边郡”这两项移民政策。“实关中”是把距离较远地区的一部分人口财富移植到关中地区(王朝的畿内,即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戍边郡”就是移民实边,目的在巩固边防。……接受移民最多的是黄河中游和上游地区。

材料二     汉武帝以后至西汉末百年之间,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人口日益增殖,田亩日益垦辟,尤其是宣帝后七十年内,匈奴既降,北边无事,发展得当然更快。

材料三   内地人民移居到边郡后,以何为生?极大多数是以务农为本。

…山陕峡谷流域、泾渭北洛上游及其逼北的河套地区……从未开垦过的土地在初开垦时是很肥沃的,产量很高…·所以垦区扩展得很快。……以畜牧射猎为主变为以农耕为主,户口数字大大增加,乍看起来,当然是件好事。但我们若从整个黄河流域来看问题,就可以发现这是件得不偿失的事。

——谭其骧著,莴剑雄、孟刚选编《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西汉“实关中”和“戍边郡”的移民政策进行历史解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1810年,普鲁士内政部文化教育司长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将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对某一个专业有精深的了解,强调专业化和实用性。据此可知,柏林大学(     
A.坚持精英教育的策略B.注重培养人的全面素养
C.助推民族意识的觉醒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4-03-3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4 . 先秦诸子从不同的人性论出发,构筑了不同的理论大厦。战国时期,“人性”成为诸子争鸣的一个焦点:世硕主张人性有善有恶,孟子倡言人性善,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无恶,荀子则力主人性恶。战国诸子讨论“人性”旨在(     
A.揭示礼崩乐坏的现实B.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论证自己的政治主张D.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
2024-03-3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镇脊神兽(见下图),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构件之一。神兽有祈福吉祥、装饰美观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明清两代规定,神兽必须为奇数,最多九个,根据建筑等级增减。明清的镇脊神兽主要彰显了(       

A.注重实用的建筑理念B.地域文化习俗的差异
C.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D.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希腊化世界,希腊文成为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当地原来的语言文字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等逐渐被弃而不用。这表明希腊化时期(     
A.西亚北非传统文明遭到毁灭B.启动了全球化进程
C.政治权力深刻影响文化走向D.民族交融逐渐深入
2024-03-14更新 | 835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

内容

《礼记·深衣篇》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服妖”下一定义,并对明代“服妖”的成因进行分析。
8 . 泛非主义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是非洲人民反殖斗争、反对白人种族主义和美洲黑人反对奴隶制斗争的产物;1900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一战后,又连续召开了5次泛非大会。由此可见泛非会议(     
A.导致了非洲的殖民秩序崩溃B.促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
C.唤醒了非洲的民族自决意识D.维护了非洲地区文化统一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前后,总督威廉·本廷克推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深受“安立甘派”的影响。“安立甘派”认为印度文化是迷信粗野的,必须让英国文化取而代之。“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在其1835年的《印度教育备忘录》中主张在印度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认为“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我们和被我们统治的亿万印度人之间造就一个中间阶层,这些人的血统和肤色是印度的,但其品味、观念、道德和才智却是英国式的,再由他们用印度的语言将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摘编自莫传笈《英国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的帝国形象》

材料二   提拉克(1856-1920)曾接受英式教育,创办宣扬民族主义的报刊。他继承了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以来的历史神话,把雅利安的文明推远几个世纪,把英国统治以前的时代描写为一个神光朗照的、统一的黄金时代。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任何政治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的“达摩罗阁”亦即神法或宗教法则的统治,所谓爱国主义、民族自治等都是宗教达摩(即神圣的宗教职责)的应有之义。提拉克强调在殖民统治面前无所作为就是背弃自己的达摩,就是怯懦行为,这是神所不齿的。

——摘编自欧东明《浅论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确立》

指出马考莱与提拉克对待印度文化的不同态度,并予以阐释。
10 . 亨廷顿说:“世俗主义者真纳成为把伊斯兰教作为巴基斯坦国基础的热情倡导者。盎格鲁化的李光耀学会了汉语普通话,并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儒教促进者。信仰基督教的锡兰政治家班达拉奈克皈依了佛教并求助于僧伽罗民族主义。”这说明,西方文化的扩张(     
A.受到非西方国家的顽强抵抗B.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边缘化
C.未能抹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体现了近代文化交流的双向性
2024-03-02更新 | 860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