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有同学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收集了以下两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组

   
图1照片《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晚清中国)

   
图2杨洲周延的木版画《鹿鸣馆内跳交际舞的场景》(日本明治时代)

第二组

清末广州的一位商人,随朋友到十三行中参加西餐宴席,在餐饮之后写信寄给北京的友人讲述吃饭情形:“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按他们的番话叫做苏披。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生得几乎跟活鱼一样。我目睹了这一情景,才证实以前常听人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

——摘编自郭晔旻《西餐如何走上中国人餐桌》

明治时期日本有人这样评论鹿鸣馆的舞会,“黄色皮肤的脸面,佩戴着羽毛装饰,来细腰,手拿西式小饰物的日本女性,合着西洋音乐,踏着斯拉夫舞步。这是日本人为了看上去像西洋人而做出的滑稽而悲哀的努力。”

——摘编自《鹿鸣馆:日本欧化主义的象征》

(1)分别阐述每组材料对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的价值。(请从史料类别、内涵和作用等角度作答)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日两国文化重构中的共同特征。
(3)除上述材料之外,全面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2 . 20世纪初,近代知识阶层改变了传统的“家—国一天下”空间观念,以全新的空间观念来编纂乡土史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观念与新史志

材料一   国之存亡,要以能群不能群为断,而欲成大群,又必集合小群以相联结。故各省团体不固,不独无以联情谊,抑亦何以立自治之本,以战胜于生存竞争之域。——《江苏》第1期,1903427日尤当先讲乡土历史,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幕,增长志气者为之解说,以动其希贤慕善之心。尤当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

材料二   湖北之在今日,固中国之中心点也。……天津之条约成,而西方诸大邦又逐逐焉逼处于此。日本于马关约后,亦得染指焉。……航路上抵川蜀,下达淞沪,铁路北走豫蓟,南通湘粤……在昔日为长江上游之重镇者,在今日则为世界竞争之聚点也。

——《湖北学生界》第1期,1903年1月29日

材料三   省籍联会斐然纂述,提倡本省风气,固然可敬……但省界甚严,此省不能参与他省……同是中国人,同有亡国之忧,乌可严限界线(省界),自相孤折,以召侮亡。

——据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1905年等

广东地区族群冲突不断,尤其是纷争百年的“土客之争”,双方积怨甚久。客家人的乡土史志,突出自己是“中原衣冠旧族”的汉种;广府人的乡土史志则把客家视为“外来诸种”,或称为“匪”。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广东省教育主管机关在1910年明令各地停止乡土史志书写。

——据《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等整理

(1)概括20世纪初知识阶层形成的“新空间观念”,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空间观念”下的乡土史志编写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3)你认为乡土史志的编写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下图是古代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汉唐时期天下图绘制在丝绸上,绘制者是高官重臣;宋代刻在立于官学的石碑上,为科举考试服务;1550 年左右,产生了作为民间大众读物的雕版印刷“天下名胜舆图”,绘制者是底层知识分子。

从晋代开始,直到清朝灭亡,中国历史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剧烈的震荡,包括国家政治上的王朝更替及异族入主、思想文化上的佛教西来及西学东渐,但在单幅“天下图”上,中国居中、周边环绕的传统一直延续,未曾中断。此外,自明朝末年开始,利玛窦等来华传教士所介绍的西方地理学新知识不仅没有遭到排斥和禁绝,反而通过加工改造被吸收到中国传统的单幅“天下图”中,最终成为中国地图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只不过那些经过加工改造的西方地理学新知识已经面目全非,严重变形。

——摘编自龚缨晏《中国古代单幅“天下图”演变谱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图”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下图”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外交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初—18世纪70年代,西欧移民大批涌进13个英属殖民地。在整个17世纪,移民中半数是黑奴,他们从事烟叶、蓝靛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种植,对发展南方种植园经济起了巨大作用。进入19世纪,欧洲殖民国家相继宣布取消黑奴制度,随后大批劳工源源不断地来到北美大陆,他们主要在美国西部等地修筑铁路,开发金矿,垦殖荒地和建设工厂,美国迅速发展为居于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工业强国。20世纪30年代至大战期间,许多欧洲科学家为躲避纳粹迫害逃亡美国,其中很多人参与了美国原子武器的研制乃至阿波罗登月飞行计划。移民不仅推动了美国生产和技术的兴旺发达,而且使美国文化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但与此同时,有色人种还是受到了来自美国社会有增无减的凌辱、侵害、威胁和袭击。

——摘编自黄安年《外来移民和美国的发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时期移民赴美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来移民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伴随着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引进葡萄和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这(     
A.促进了欧洲殖民扩张B.改变了地区人文地理格局
C.有利于世界文明交流D.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
6 . 帕尔米拉是由阿拉伯沙漠游牧部落建立的绿洲商贸城市。这里的罗马式的柱廊、希腊式的神庙与帕尔米拉人崇拜的本土神祇融为一体,其浮雕和壁画中的骑射手形象则是汲取帕提亚和萨珊波斯军事文化的结果。帕尔米拉的市政建设反映出(     
A.王权和神权的高度结合B.欧亚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C.罗马在近东的政治博弈D.文明和野蛮的混合崇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作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达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13—14世纪后,基督教徒不光将绘画作为描述宗教教义的工具,同时也利用绘画的审美功能来感动普通民众。这一转变表明,欧洲绘画(     
A.摆脱了传统宗教思想的影响B.具有世俗化发展趋向
C.不拘泥于对现实的刻板描摹D.注重精神意境的表达
8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些阐述意在(     
A.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理念B.推动世界改善治理体系
C.推动国人铸就民族精神D.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9 . 王莽取代西汉、曹魏取代东汉、西晋取代曹魏,都是权臣攫取政权,建立新王朝,后世史家称其为“篡位”,但这些君主都借“禅让”理论来解释其行为合法化。其理论来源为(     
A.道家五行轮回B.法家厚今薄古C.墨家尚贤尚能D.儒家圣贤思想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最早接触西方传媒的中国士人,多为小说家、学者、政治活动家和绅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中的一些人以强烈的“匡时济世”的入世情怀和“以文载道”的文人追求投身报业。在利用报刊进行民族救亡、政治变革的社会舆论动员,争取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合法性方面,这些社会政治文化精英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不论是维新派政治活动家,还是随后登场的革命派知识分子,无一不是将传媒力量与政治抱负紧密结合,以活跃的姿态现身近代报坛。

——摘编自但瑞华《“政论时代”的传媒与晚清社会思潮》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都面临民族复兴的主题和“抗战建国”的问题。与此对应,新闻传播涉及的家国情怀与社会重建、国家重建的舆论议题先后重叠。解放战争时期,“国家重建”的话题通过不同阵营的媒体和舆论,表达了国共双方对国家未来不一样的判断。中共的政治主张通过舆论宣传得到了广大人民以及众多民主人士的认可与支持;国民党政府倒行逆施的政治、军事行为及内部的经济腐败使其舆论宣传起不到引导作用。民间报刊在时局的转变下,也逐渐倒向中共。

——摘编自王天根《近代传媒与中国社会舆论动员(19121949)》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新闻传媒加强了对经济改革的宣传报道。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媒体对国企改革、浦东开发、三峡工程等及时加以宣传报道;对人民群众关心的股票、私家汽车、经商等也积极宣传报道,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充分调用现场直播手段将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在第一时间向观众播报,大大提高了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效果。新闻传播进入即时传播时代。

——摘编自蒋晓丽、李建华《中国新闻传媒30年巨变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新闻传媒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闻传媒业从晚清到现代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新闻传媒业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2023-08-31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