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图1、图2分别为1970~2008年若干年份的世界贸易额占GDP总量比重和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单位:亿美元)变化统计。表中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A.南北发展差距缩小B.跨国公司加速发展
C.冷战局面得以结束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 . 2000年,西安发现一座6世纪前后来自中亚粟特人的墓葬。墓中出土的图像绘有中原的排箫、西域的箜篌、琵琶等乐器,以及中亚风格胡腾舞形象。这一发现可以用来印证(       )
A.隋唐时期政府外交活动频繁B.少数民族汉化趋势愈发明显
C.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372年,高句丽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教育机关,以传播汉学为主要内容。8世纪,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     
A.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B.东亚各国文明的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D.东亚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
2022-07-11更新 | 5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学者根据新疆丝路南道精绝古国尼雅遗址的考古发现,记录了丝绸之路开通后当地的显著变化:来自黄河流域的丝锦与轻薄柔软的丝绸,成了精绝王室贵族们的内衣、长袍;光可鉴人、图案变幻的铜镜,喜人的漆器,从过去人们心中的瑰宝成了日常生活品。这一变化说明(       
A.精绝古国成为了中外交流的中心B.汉朝政府保障了边境地区的稳定
C.考古发现决定了丝绸之路的研究D.丝路开通密切了区域经济的联系
2023-05-08更新 | 178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1世纪,北非地区的文献记载,地中海东岸的玻璃原料输出到印度。近年,在印度东南部发现了同时期从地中海东岸运来的玻璃器及其原料。这可用来印证古代(     
A.地区间的经济交流B.玻璃器的发明传播
C.地中海的商道变化D.航海术的长足进步
2023-07-0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世纪神学院是大学最主要的学院,启蒙运动时期法学院逐渐取代了神学院的地位。这一变化(     
A.说明基督教神学彻底被颠覆B.推进了教育世俗化
C.引导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D.有利于科学的兴起
7 . 下表是据《清实录》记载和清朝户部记录所做的民数(人口数)统计。此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段起始数(万人)增加至(万人)年均增长率
乾隆六年至三十九年143412210310.2‰
乾隆四十年至五十九年26456313288.9‰
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七年31328361698‰
A.社会矛盾缓和B.赋税制度改革
C.对外贸易发达D.农业经济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