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由此可知,英国的殖民(     )
A.客观上促进印度文化重构B.破坏了被殖民地的传统文明
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
2 . 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如高句丽建国初期,就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804字。这可用于印证(       
A.中朝文化有共同的历史渊源B.儒学得到朝鲜社会普遍认同
C.东亚文化圈形成并深入发展D.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3 . 有人把蒙古西征称之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征可以与哥伦布大交换类比。阅读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1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图2 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传播
提取上述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大交换”加以解读。
2024-04-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统计,此表反映出近代人口迁移特点。正确的是(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       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
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英国学者霍尔在谈到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时强调:“看东南亚历史,要以其自身的观点而不能用任何其他观点,这样才能看准……不论东南亚人民采用了哪些外来的文化因素,他们已很出色地把这些因素变成他们自己的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印度文化丰富了东南亚文明内涵
B.印度文明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倾向
C.东南亚文化以封闭保守著称于世
D.东南亚国家深受印度的文化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但是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A.西方化趋势日益严重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侧重于政治制度创新D.抛弃了自身固有传统
8 . “他们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热带雨林的一块地方耕作两三年后便会迁徙到别处。居住的圆形公共居所内也不分隔间,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区域。”据此推断,同属于该地区创造的文明是(     
A.B.
C.D.
9 .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民间集体创作的《一千零一夜》的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乃》,其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由梵文译为古波斯文再转译为阿拉伯文;第二部分内容源于伊拉克民间故事;第三部分内容源自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流传的故事。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A.控制领土远达印度和埃及B.呈现出多元文化文明的交汇特征
C.广泛翻译印度和希腊文献D.文化繁荣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 考古发现商代的中型墓都有殉葬人,少者数人,多则十余人,最多有二三十人;而西周早期墓殉葬人较少,一般仅数人,有的甚至没有。这种现象反映出西周早期(       
A.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国家政治走向文明
C.儒家民本思想盛行D.君主权力相对有限
2023-11-12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