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在接受封爵时,要求在受封的纹章上加上道教太极图案,并刻上铭文“对立互补”;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的医疗援助。这体现出
A.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B.东方智慧受到认可
C.宗教推动科技的发展D.第三世界日益崛起
2021-05-05更新 | 1727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016-11-27更新 | 4595次组卷 | 65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就已经有民主了,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两千年。到了19世纪,民主逐渐变成了好东西,这一转变堪称西方文明最华丽的转身。民主得以翻盘的基本条件是“新思潮”的出现,它强调“弱势群体”的平等。西方推动将其变成强势平等,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行动,甚至变成了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最终,民主被落实成了不容反驳的定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宝座。顺着这个逻辑,民主在19世纪得以咸鱼翻身,顺利成为了现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材料二:何谓民主?民主是一种精神,它原从一根本点发展出来,而次第分析之可有五点:承认旁人、讲理、平等、取决多数、尊重个人自由。……明白这些,然后可以来论中国。中国人生活上自有其民主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道,即其第一点精神之表见。特别是第二点,最为中国之所长——中国人最爱讲理,明礼守信,以德服人是为讲理之精神。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三:我认为理想民主至少应达到五项标准:(1)有效的参与;(2)投票的平等;(3)充分的知情;(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历经近百年的发展,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典型的民主国家,上述的五项指标较好地达成,如巧妙地控制绝对权力、代议机构组建政府、公民相对平等地参与各项政治事务…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对待民主态度的变化,并分析态度变化原因。并说明“现代西方政治基本框架”的典型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罗伯特·达尔对“民主”的不同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成为较为典型的民主国家”的具体表现。
2024-01-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期,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的观点被欧洲各国统治者普遍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军事领导人对战争后果丝毫没有担忧。然而,战争的庞大损失引发了各国的反思。1928年多国签署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这一观念在30年代风行一时,甚至在德、意法西斯上台后,各国的和平主义者仍天真地信守着废弃战争的承诺。但事与愿违,新的世界战争再次爆发。二战结束后,法西斯的残暴统治令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原来对战争的认识: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正义战争论的衍生一当一个独立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主权受到侵略时,其自卫战争是正当的。

——据梁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战争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战争观变化的共同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根据历史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该论点依据的是( )

A.印欧人的迁徙B.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
C.阿拉伯人的扩张D.蒙元的南征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土地与人口比例关系变化

年代土地面积(顷)人口(人)每人实得土地(亩)
嘉庆十七年(181279139393616000002.19
道光十三年(183374200003989420361.86
咸丰元年(185177162544321644171.78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被迫开关。“海禁”废止,又正值西方的全球化殖民大扩张和急剧加速的工业化进程的到来,西方国家对廉价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催生了大批华工远赴海外。荧国官方统计,鸦片战争前,在美华侨总数不到百人,二十年之后便超过了三万人。

——摘编自汪朝光《困苦与坚强——华人侈民海外之路》等

材料三   (美国)随着时间推移,奴隶劳动力的价格一直没有降下来,而随时可能出现的叛乱使奴隶主不得不保持耗资巨大的武装力量。1807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祈全球史》

材料四   19世纪以来,由于美国工业化发展需要,政府鼓励移民,由于美国西部淘金热,华人成为美国受欢迎的移民。18151882年是美国移民史上的自由开放时期。这一时期,以华人为主的亚洲移民到美国人数高达28万。1882年,美国颁布《排华法案》,由来已久的排外种族主义再掀高潮,华人受到美国各个阶层的歧视,限制华人移民被提上美国议会议程。二战期间,由于中国在太平洋和亚洲战场反法西斯的重要地位,美国于1943年废除了《排华法案》,大批美国华人移民加入到二战中来。

——摘编自朱维维《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1)概括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2)评析19世纪初至二战期间,美国政府针对华人的移民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世界移民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余秋雨的演讲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这种特征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