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交通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交流、交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英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历史首先得益于早期贵族和乡绅对乡村自然景观的营造和维护,以及某些中产阶级人士对生物多样性和乡村传统文化遗产的关注。他们认为,传统村落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是重构国家认同和国民品格形塑的战略资产;传统村落与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之间长期演化形成的共生关系是传统村落延续的生命线。在传统村落保护中,英国政府依法设立负责决策咨询服务、资金赠予的国家乡村机构,授权国家信托和乡村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基于国家利益从事传统村落资产的收购、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和远景。

——李建军《英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理念及其实现机制》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以梁漱溟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领导了一场由民间社会发起、力图由下而上推动中国变革,以实现国家现代化转型的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现代化方案从文化入手,意图以村学、乡学的方式将传统的农村组织起来。他以山东省邹平县为试点,对县政府进行了改造。把原政府的行政职能更多地被转移到乡学、村学这类新构建的民间组织中。在基层社会治理上,政府开始由传统的统治者转变为新的协管者。梁漱溟积极向农村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农村信用金融机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乡村自卫制度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与百姓的安居乐业。但梁漱溟领导乡村建设运动最终失败了。

——向钊《现代化视角下对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英国乡村保护运动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与英国乡村保护运动的不同之处;分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外乡村保护与建设给你的启示。   
2024-04-09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明世宗时期,面对严重的旱情,皇帝不但多次在宫中祈雨,同时遣官致祭山川神明。世宗表示: “致灾之由,固在朕躬。但君臣交修,本为一体,朕既痛自循省,惟赖尔文武群臣同寅竭诚,匡朕不逮,以回天意。”由此可知,明世宗(     
A.对自然规律颇为尊重B.认同“敬天保民”思想
C.具有厚德载物的胸怀D.推崇天下为公的理想
4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一战后,梁启超的历史哲学基本形成。他借用了传统佛学“业”的概念,将历史活动分为个体的“别业”与群体的“共业”。梁启超认为,英雄、伟人,充其量只能“开风气之先”,而时代思潮,无不由群众运动而成,因此,史家应该研究人类社会的“共业”。历史也往往表现为民族史,故而史学有一个重要功能,即启发民族自觉,培养“民族心”。在梁启超的观念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所谓“心力”,有时他也用西方学术的“自由意志”概念来表述。他认为,“自由意志”不可预期、完全偶然,“非物理的或数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故断言,用自然科学的因果律强驭历史是“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1922年,梁启超做过一场《历史统计学》的演讲,提出将科学的归纳法用于历史学,但他同时强调这一方法只能用于整理史料。

——据郭勇健《梁启超历史哲学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历史哲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历史哲学对史学研究的影响。
2024-03-19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联考试卷(二)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摘编自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阅读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3-18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平罗中学、贺兰县第二高级中学、西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就已经有民主了,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两千年。到了19世纪,民主逐渐变成了好东西,这一转变堪称西方文明最华丽的转身。民主得以翻盘的基本条件是“新思潮”的出现,它强调“弱势群体”的平等。西方推动将其变成强势平等,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行动,甚至变成了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最终,民主被落实成了不容反驳的定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宝座。顺着这个逻辑,民主在19世纪得以咸鱼翻身,顺利成为了现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材料二:何谓民主?民主是一种精神,它原从一根本点发展出来,而次第分析之可有五点:承认旁人、讲理、平等、取决多数、尊重个人自由。……明白这些,然后可以来论中国。中国人生活上自有其民主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道,即其第一点精神之表见。特别是第二点,最为中国之所长——中国人最爱讲理,明礼守信,以德服人是为讲理之精神。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三:我认为理想民主至少应达到五项标准:(1)有效的参与;(2)投票的平等;(3)充分的知情;(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历经近百年的发展,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典型的民主国家,上述的五项指标较好地达成,如巧妙地控制绝对权力、代议机构组建政府、公民相对平等地参与各项政治事务…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对待民主态度的变化,并分析态度变化原因。并说明“现代西方政治基本框架”的典型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罗伯特·达尔对“民主”的不同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成为较为典型的民主国家”的具体表现。
2024-01-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8 . 1914~1920年间,美国北方的工厂开始招收外来黑人劳工,有30万到50万的非洲裔美国人告别南方乡村北上,其中芝加哥的黑人人口增加了6.5万人,底特律则新增黑人3.5万人,增幅分别达150%和600%。这一现象(     
A.是南方经济转型的必然后果B.体现出美国种族矛盾的缓解
C.顺应了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D.使美国黑人共同体意识增强
2023-11-18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2023-09-23更新 | 1271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方某一文学思潮挑战和反叛了强调“主观”“创造”“情感”“想象”的文学成规,主张科学理性精神,刻意追求“客观”“写实”。据此可知,该文学思潮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023-06-10更新 | 4363次组卷 | 1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