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移民社会中的文化认同

材料:1788年,英国在澳洲建立了早期的殖民地。此后,大批土著居民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其带来的病原体,欧洲白人成为澳大利亚民族的主体,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1901年,为维护白人利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制定了《移民限制法案》,法律给予了移民官员高度的自由决定权来阻止非欧裔人们进入澳大利亚。

为取得二战的胜利,澳大利亚被迫推行大规模移民计刻,广泛地从非英语国家和地区招募移民,使欧洲白人在澳大利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下降。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澳大利亚被列入种族主义阵营。1952年,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与向非种族隔离一起被联合国总委员会列入会议议程,受到同声谴责。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与英国的经济往来减弱,与亚洲之间的贸易迅速扩大,而排斥亚洲移民的政策,不利于与亚洲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多地的非欧民族为争取公正的待遇爆发了反种族歧视的游行示威。1972年,澳大利亚移民部长宣布接受并资助非欧洲裔移民入境;1973年,工党志特拉姆政府也宣布现在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并强调不同民族或种族文化应和平共处,以后历届政府都积极推进这一政策。

——摘编自刘有发《浅谈澳大利亚国策的演变》

(1)指出材料中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加以阐释。
(2)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各国君主们担心法国革命引起本国革命,因此设法扑灭法国革命以期恢复旧有的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政权则通过战争革命的方式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巩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拿破仑将一部分南部斯拉夫人集结在一起,希望他们恢复政治独立。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废除允许各省自主特权的封建制度,代之以行政集权,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他甚至可以算是几个现代民族的缔造者之一。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学者不断学习西方文明,以求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然而一战后,梁启超亲身感受到欧洲人的失望和悲观,西方学者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思和批评,也使梁启超受到刺激。他考虑如何以中国文明补助西方文明。这不是以中国文化拯救西方文化,而是中西化合,建设一个新文化系统以使人类全体都受益“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的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们的文明,又拿我们的文明去补充西洋的文明,叫它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从此,梁启超开始了他的文化自觉和中国自觉。

——摘编自单世联《梁启超的“文化自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文化自觉”进行评析。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2024-06-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   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
4 . 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原本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和思想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中西思想史研究》

(1)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有何不同?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III教师教学用书》岳麓书社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道”。

——《路德选集》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3)结合材料二、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因此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指出三位思想家所处其时代特点。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承认。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仍有个别人持敌视的态度,……坚持“两个中国”的错误态度。……中国奥委会于同年11月6日正式宣布不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以实际行动表示抗议。

材料二: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及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北京,这个有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都终于莸得成功,于2001年7月得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材料三:以下两幅图片是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和主题口号。


材料四:观察下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在巴黎传递时,遭到藏独分子凶残的抢夺,中国残疾人火炬手金晶用身体奋力保护火炬,保证了火炬传递的顺利进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长期没有参加奥运会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2001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奥运会徽的设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哪些深厚的传统文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对当今世界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2024-03-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从1850年的11.4%上升到1950年的52.1%,城市从最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同时,西方国家工业化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人口拥挤、城市犯罪及各种社会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起,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迁移,郊区开始成为主要的人口聚居区,中心城市服务业的就业百分比从85%降至52%,制造业从67%降到45%。

——摘编自周耀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京畿一带以及城内无业贫民虽称众多,但于近来社会上,关于各种劳力事业,颇有缺乏此项人才之叹。乡间之农作尤有缺乏农工之叹。目前田间忽得透雨,地皆湿润,农民等以播种谷稼时机已到,于是咸皆雇觅农工,忙于耕种。不料农工竟不敷需要,以致大好良田,因缺乏工人不能耕种者,为数甚广,而且因此引起农工要求增加工资者,比比皆是。或云现在缺乏劳动工人之故,大概系军阀招兵及资本家招充矿工之影响所致。

——摘编自1929618日《顺天时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以来西方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问题。
2024-03-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九年(18年),康有为“购《万国公报》,大攻西学书,声、光、化、电、重学及各国志、诸人游记皆涉焉”。光绪十七年(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始讲学。他的讲学内容主要是“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以比例推断之”,“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他在“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之外,增加了“经世之学”,以“通变宜民”。他认为孔子“因时立教”,“天下道术至众”,而应“以孔子为折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陈独秀以《新青年》杂志为载体,以青年群体为对象,以法兰西文明为标杆,以民主、科学为利器,以伦理、文学、教育、社会等革命为内容,指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洗刷干净不可。因为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和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的旧思想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全然相反,一个是重在平等精神,一个是重在尊卑阶级,万万不能调和的。”

——摘编自徐光寿《陈独秀与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与陈独秀思想的共性,并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以及对其特点做一简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康有为的思想相比,陈独秀思想的明显不同之处,并简述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理学为旗帜的新儒学的理性精神,在11世纪中叶到12世纪中叶的北宋时期,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达到顶峰。布衣毕升发明的胶泥活字开启了活字印刷时代的先河,军事著作家曾公亮和丁度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了火药配方和水罗盘指南鱼的制造方法。数学家贾宪在其《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中所创造的开方作法本原和增乘开方法,600年后才有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达到同一水平。天文学家苏颂在其《新仪象法要》中,描述了他与韩公廉等人合作创建的水运仪象台,其中有十几项属世界首创的机械技术,包括领先世界800年的擒纵器。建筑学家李诫著《营造法式》(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以其权威性作为建筑法规指导中国营造活动千年左右。

——摘编自董光璧《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材料二   17、18世纪是西方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变的实质性时期,它以本身的科学成功影响并成就了这一实质性的转变。自然科学给这个时期的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科学孕育的理性思维及其原则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都引起了新的变革。1718世纪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并非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而是科学精神。科学在改观旧世界面貌的同时,也紧紧依持当下的社会史境。尤其是科学与宗教,它并不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无关的,在17世纪它只是一种基于神学的根据而进行的分化,而对神学的摆脱则可能标明科学已经取得了同科学的女王(神学)的分离。17世纪历史的中心点乃是科学精神的旭日东升,它以鲜艳的理性的光辉照耀着将临的未来。

——摘编自赵立坤《论17世纪科学革命的理性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时期我国传统科技达到顶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西方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这转变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

材料三   与中国科学技术停滞落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仔细观察材料中的图片,试以造纸术、印刷术说明。
(2)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并作了突出的贡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以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作用为例说明。
(3)材料三中提到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新发展”的原因?
2024-02-2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全南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