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长城万里

长城,横亘万里,纵贯古今。最初作为军事防御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不断丰富。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1)战国时期,诸侯国根据各自需要修筑长城。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三选)
A.王室衰微,诸侯自决权膨胀B.铁器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
C.经济发展,工商业联系加强D.争战频繁,各国需加强防御

材料二: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滦,至辽东,延袤万里。

——《史记·蒙恬列传》


(2)从材料二看,秦朝长城在修筑背景、目的、形制上与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材料三边防总兵蔡元报告说古北口长城倒塌了许多,请求进行修补。康熙帝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选编自《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3)康熙帝对修补长城一事持何种态度?请概括其理由。

材料四


梁中铭《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1933年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潘子农 “七七事变”后创作于上海

(4)从材料四看,长城被赋予怎样的时代内涵?简要说明原因。

材料五:1961年3月,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加以保护,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23-12-25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图1     不利颠博物馆                                             图2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不利颠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简介

不列颠博物馆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简介
不列颠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经过两百多年发展,该馆现有史前及早期欧洲馆、中世纪及近代欧洲馆、希腊和罗马馆、埃及馆、古近东馆、西亚馆、印度馆、东方馆、日本馆、民族馆、版画和素描馆、硬币和纪念币馆等70余个陈列馆。馆藏800多万件藏品,著名的文物有埃及罗塞塔碑、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头像、雅典帕特农神庙雕刻以及《女史箴图》、道教人物像、敦煌藏经等,还包括20世纪日本的摄影集,以及各类天然物藏品。

——据不列颠博物馆官网整理

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2003年中央决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具有独特鲜明特点,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博物馆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一个关于近现代中国的主题展厅,并为展厅设置三个展区,分别陈述展区设置的历史依据。(要求:展厅名称要体现社会进步,展区分区要明确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2023-12-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茶,一片东方树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材料一: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绢马互市转为茶马互市。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转变成中原的。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材料二: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的时尚。16世纪初,葡萄牙人带到欧洲的第一批中国瓷器花瓶引起了欧洲人的浓厚兴趣,各国的君主和达官显贵纷纷用黄金购买,并收藏起来。如图1所示,为1575年左右意大利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软胎油-醋瓶和1690年左右荷兰生产的装饰有中国图案的茶叶瓶。如图2所示,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它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

   

图1

   

图2

——摘编自梅维恒、郝也麟《茶的真实历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茶叶生产逐步复苏,50年代以来先后研制成功茶叶筛分机、切茶机等茶叶精制机械,使我国茶叶生产长期依赖手工的落后局面获得改善,显著减轻了茶农的制茶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叶加工质量。1979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105万公顷,产量达到27.72万吨,出口量达到10.68万吨,分别为1950年的6.2倍、4.5倍、5.7倍,为我国后来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3年11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新批下来的专利《一种冷水冲泡型茶叶加工设备与工艺》,进一步提升“冷泡茶”工艺,成为“热泡清茶”品饮方式的补充,丰富了茶饮体验。

——摘编自陈宗懋《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茶文化”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2023-12-14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7年,熟习外文的林钺被聘为美国中文翻译到美国旅居一年。归国后,他将所见所闻写进了《西海纪游草》,成为“近代中国人用来测量外部世界大海的第一只贝壳”。王韬有两年多的欧洲漫游生活,又应日本友人之邀“作东瀛之游”,留下了两部纪行之书,即《漫游随录》和《扶桑游记》。18721875年,詹天佑等120名幼童赴美留学。风气一开,到海外修学旅游的人渐渐增多,其中既有公费,也有自费,至五四运动时人数达4万多人。修学旅游的目的地,按照时间的先后分别是:洋务运动时期到欧美;20世纪初多赴日本;清末民初赴美达到高潮;五四运动时期多为法国。清政府于1868年向西方国家派出了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旅游团,先后游历美国、英国、法国、瑞典、丹麦、西班牙等国。清政府第一次派政府官员出国进行科技考察旅游始于1879年。在“欧游”的20多个月中,徐建寅参观、考察了80多个工厂和其他科技单位,近200项工艺、设备、管理方法,留下了一部堪称科技考察报告的《欧游杂录》。同时,徐建寅欧洲之行的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订购铁甲”,即装甲战列舰,系当时海军的主力舰种。1887年,清政府指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被保荐的75人进行考试,取28名,皇帝朱笔圈出12人分赴东、西两洋旅游。第一名傅云龙于18879月出游,参观游览了日本、美国、加拿大、秘鲁、巴西、古巴等国,用图和表的方式分别记述各国国纪、职官、外交、政事、文学、兵制、考工、河渠等状况。1903年张之洞等根据慈禧太后的指示,拟定了奖励政府官员出国旅游的办法,规定“游历之宗旨,以能考察其内政、外交、海陆军备、农工商各项实业,及其章程办法为要义”。

——摘编自马晓京《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因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出境旅游活动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27日,202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成功入选。

材料一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松山考古出土的文物极其丰富,从2192座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这些出土物几乎涵盖了黔中地区1400年的生活、商贸、信仰到丧葬等方方面面,集中展现出这一时期贵州生产、生活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的进步。在此之前,历史学界认为贵州有一段模糊的“中世纪”,秦汉以后的文献,记载或从侧面记载贵州高原的文献,主要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晋人常琼编写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而之后关于贵州的记述,多为只言片语,极为简略,甚至语焉不详。如今能见到的最早一部记载贵州历史的志书是《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而那已经是15世纪中叶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贵州古代的历史面貌一定会走出“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范同寿《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证明通道贵州的存在》

材料二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是大运河通济梁开封段的重要文化遗产。汴河是流经开封的一条古老水系,古称派水。战国时期魏忠王利用派水开凿鸿沟,水行大梁。汉晋南北朝时期,改派为汴,汴河由此而来。隋大业元年开凿大运河,利用汴河改建通济渠,连通黄河淮河水系。《宋史·志·卷四十六》记载北宋时期都城开封“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成为保障东京城物资供应的重要通道,堪称京师生命线。州桥是跨越汴河的一座重要桥梁,始建于唐建中年间,初以汴州桥命名,俗称州桥。其建筑也最为精美华丽气势宏大,《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柱皆青石为之……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锵海马水兽飞云之状”。州桥明月是闻名遐迩的汴京八景之一。汴京州桥不仅是运河与御街中轴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东京城最繁华最具烟火气的商业中心,甚至演变成为北宋东京城的文化标识。明初洪武年间重修后的州桥,桥高水深。此后一百余年,由于运河淤塞,州桥亦渐荒废。明末崇祯十五年,州桥与开封城一同被洪水淤埋于地下。

——摘编自中国文物报《2022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汴河发展历史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你对考古新发现的认识。
6 . 中华文化在交流传播中融合新因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针灸术传入日本。隋唐时期,日本的留学生和遣唐使来华,医药学是他们学习的重点之一。同一时期,印度佛教医方明经书相继被翻译为中文,朝鲜、东南亚的药物和医术也不断传入中国。公元651—798年,每年从阿拉伯、波斯驶往中国贩卖香药等货物的船只达4000余艘。五代时,李珣著《海药本草》,专门介绍外来药物。宋代,受阿拉伯医学的影响,药物制剂有了改进,出现了“九衣”。明清时期,中国人痘接种术传遍各大洲,为人类预防和控制天花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景彪《古代中外医药的交流互鉴》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暴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下表为康有为、陈独秀受西学影响所发表的言论简表

人物生活年代言论
康有为1858——1927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1898年《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陈独秀1879——1942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5年《青年杂志》1卷1号《敬告青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外医药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他们的思想主张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3-10-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晋阳(太原)——北齐别都,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太原王家峰发掘的北齐武平二年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是目前已发现的北朝晚期砖构壁画墓中惟一完好的一座,对了解当时墓室壁画绘制的技法和绘画艺术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基中出土了300余平方米彩绘壁画,包括基道两侧的仪仗出行队列,基室四壁的墓主人家居宴饮、出行备马备车场面,以及天象神兽等内容。壁画在艺术创作的技法上深受中原画论影响,壁画中人物的服饰样式、形制多有汉晋之风留存。基花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壁画中有一些高鼻梁、深眼窝的仆吏和带有异域风情的精致福袍,侍女的间色裙以及备马图的马鞍布帛上均可见典型的萨珊波斯风格图案的联珠纹样,基室残存的一枚嵌宝石戒指为西方传入之物。基道两侧点缀着具有浓厚佛教意味的宝相莲花和云气纹饰,蕴涵着基主死后世界的四时顺畅、环境和谐之意。

——摘编自常晓君等《北齐徐显秀基宣壁画中装饰图像跨文化叙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显秀蕴室壁画所包含的文明类型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显秀墓室壁画的史学与艺术价值。
2024-02-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印加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大多数道路,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成百成千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同众多的奴隶混在一起,被抛到西班牙人的矿井中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西班牙人还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1781年印加皇帝的嫡亲图帕克·阿马鲁(白人与美洲土著人的混血种人)领导了大规模的救世主式的革命运动,其他英雄还有墨西哥人伊达尔哥、莫雷洛斯等。当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人试图起步时,英国人又向他们举起了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双面魔镜,就像后来的美国人挥动的民主自由变色旗——有利的一面总是朝着自己。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利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据材料,概括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美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对拉丁美洲经济、政治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初期,诸多执政者都建立了自己的庄园。在众多著名的庄国中,只有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的庄国还残留着较多的遗迹,它是罗马帝国的繁荣与生活品味在建筑园林上的果中表现。相传,大约公元124年,皇帝本人参与了山庄的规划。从遗址上看,庄园内除了有宏伟的宫殿群之外,还有图书馆、画廊、艺术宫、剧场、庙宇、浴室、竞技场、游泳池及其他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布向随意,因山就势,变化丰富,分散在山庄各处,没有明确的轴线。整个山庄以溪、河、湖、池及喷泉等水体统一全园,夏季还有水帘从餐厅上方悬垂而下。国内还有一座建在小岛中的水中剧场(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朱建宁、赵晶《西方园林史》

材料二

   

(即陕西占11%,河南占11%,山东占8%,浙江占8%,其他省份占6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省数量统计(不含立项)

2010年至2021年,国家共公布了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含立项)第一批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四川和北京,第二批分布范围包括新疆、黑龙江和广西,第三批新增河北、宁夏、福建、安徽等地项目。据统计,(截至2021年)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有11处为世界文化遗产,5处为5A(级)景区。在遗址公园的建设、运营与管理中,由于地理区位的差异性,考古遗址公园的数量、定位、利用策略、展示目标与方式等都有所不同。

——摘编自彭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统计与分布特征》

(1)根据材料一,以哈德良庄园为例,概括罗马帝国前期园林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考古遗址发掘与保护的历史经验。
2023-09-07更新 | 143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3 欧洲人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

材料二   World和天下

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我们这个地球上,实际上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西方由于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1648年10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立的世界(world)。另一个,则是中国的天下。

中国的天下,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穹盖一样,笼罩着大地。地上的中心,对应着天的穹顶。而这个中心,就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是中央王国。中国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心,而且在文化上也是中心。正因为这文化的中心地位,所以,中国的帝王具有绝对的权威,是地上所有王国的权威合法性的来源。

——张鸣《开国之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40年前欧洲人和中国人在认识世界方面的异同,并指出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在形成和巩固“世界(world)”体系过程中的主要途径或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