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阅读下表,完成问题。
时间迁移方向规模及分布
17—19世纪中叶以东南亚为主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约在150万人左右。有极少数中国人移居北美、非洲和印度等地,几乎可忽略不计。
1850—1920广布亚洲、美洲、非洲和
澳洲各地
世界各地华人总数约四五百万人。朝鲜、日本各约1万人,北美、澳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各地华侨约有40多万。东南亚华人约占全球华人总数90%。
1920—1930以东南亚为主仅从厦门、汕头、香港出洋的移民就有550余万人。20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及其属地均实行排华政策,限制华人入境。美洲等地华侨数量减少。
………………
1950—20世纪70年代——海外移民大潮中断,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人口数量增长主要源于当地华人人口的自然增长。
20世纪80年代
以来
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各个国家至2008年,中国前往世界各地的移民超过1000万。其中,来自大陆约800多万。前往发达国家的中国新移民近700万,前往发展中国家的300多万。

——据庄国土《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编制


结合所学,在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几个信息,从“中国与世界”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人口流动是历史长河的缩影,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客家人曾经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运动……第五次是清朝后期,受广东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至广东南部、海南乃至海外,客家人走向世界。

客家人陆续通过海路和陆路向海外迁徙。海路由厦门、汕头、广州、香港等港口出发到达南洋各地。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当数量的破产农民和城市贫民,他们或自驾帆船,或被掳掠、诱骗、招雇为“契约华工”到南洋等地从事苦役。

——据《客家研究导论》和《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流动外出的农民不足200万而到1987年流动人口猛增至1810万人。进入90年代后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其中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707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5.86%,人口流动的方向大多由内地省份向沿海省份流动。

——摘编自段成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客家人迁往海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0年代后流动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与历史上客家迁移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0-07-28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72年,一个西班牙名字为“迭戈”的中国人向西班牙法庭请求恢复其自由人身份。法庭记录写道,迭戈自称来自中国,六七岁时被一个西班牙人从故乡带到利马城(今南美秘鲁)”,接着经由陆地到达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地,后来又到达葡萄牙里斯本。此后,他因听信塞维利亚有很多中国人,而来到西班牙。在塞维利亚,为了能够返回故乡,迭戈勤奋工作并小有积蓄,但他的主人莫拉雷斯却要将他转卖他人,于是迭戈将其告上了法庭。这场官司前后持续了三年,最后法庭判决迭戈胜诉。

——据龚缨晏、胡刚《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场“印第安斯人”诉讼案》

材料二 1875年,18 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情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势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予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提出希望把他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里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

——据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编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迭戈由中国辗转来到西班牙可能的路线,并概述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丁龙被贩卖至美国的历史背景,并说明迭戈、丁龙为代表的海外华人群体的优秀品质。
4 . 在1750至1960年的21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人口增长是不平衡的,欧美和大洋洲这些发达国家所在的地区,人口增长率为每10年增加915%,而亚、非等不发达国家所在地区每10年只增加6%。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正向相关B.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C.产业革命需要更多的劳动力D.和平为人口的增加创造条件
5 . “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他们住在城镇中充斥着肮脏、污秽的最拥挤最便宜的公寓,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蔬菜)是最便宜的,无论多低工资他们都愿意接受。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内务委员会关于移民和入籍的报告》)这段材料表明
A.美国向西部扩张驱逐印第安人B.制定排华法案限制中国人入境
C.欧洲移民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D.三角贸易成为新旧大陆的纽带
2020-05-10更新 | 741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292900
1850—18797215498
1880—1911156011838
1912—1939473077396

A.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
B.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
7 . 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2019-03-10更新 | 1880次组卷 | 5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南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这说明
A.立场决定历史解释B.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
C.历史事实无法恢复D.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
9 .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2019-01-30更新 | 5963次组卷 | 10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李兆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移民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例如15世纪以后的几个世纪内欧洲大量人、口自愿迁往美洲新大陆;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阶段东部人口大规模向国家西部迁移;20世纪初在政府的鼓励下俄国大量人口自愿迁往东部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山、西伯利亚、南部草原地区和森林草原地区等地区。三次移民的共同特点在于(          
A.政府的鼓励和动员作用B.世界市场形成的结果
C.推动迁入地经济的发展D.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
2018-06-07更新 | 389次组卷 | 4卷引用:深圳市龙岗区2018届高三历史学科查缺补漏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