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中华文化在交流传播中融合新因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是东西方古代文明融汇内容最为多彩、成果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因为阿拉伯——唐宋元在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古中国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阿拉伯人的经贸活动促进了古代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而这时期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经济鼎盛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长安空前繁荣,各国使臣、商人云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统治者迫切汲取先进文化,出现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翻译活动,逐渐形成“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的局面。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整体落后西方和政府腐败没落现实面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自觉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一系列革新运动。五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在日本、欧美留学,他们眼观世界,以开放的文化心态直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个性、自由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猛烈抨击。在五四知识分子的开新向上的精神品格的感召下使社会获得了重新认识自我的能力,促进了国民新思维、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民性的再造和新素质的形成。

——摘编自史向军、易鹏《论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及代表人物,说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革新运动,简析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几则有关马车的考古发现

哈萨克斯坦卡拉塔乌山脉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这处岩画中的马车形象,与甲骨文的“车”字完全一致
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及小双桥等商代早期遗址,均未发现马骨及两轮车辆遗存;目前尚未发现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3世纪)以前,中国境内的畜养家马与战车的遗迹
商代晚期的陕西西安老牛坡遗址与山东滕州前掌大遗址发现的车马坑,马车构造与殷墟所见相同;商代晚期遗址出土的两轮马车,结构力学合理,制作工艺精良,且使用了大量青铜构件,绝非初创草成之作
从殷墟遗存看,中国制造的战车在各个方面已远超中亚、西亚地区。进入西周后,战车结构大体因袭商制,并加以改进,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战车之原型

——据于成龙《殷墟战车何以实证早期东西方文明互鉴?》等整理

材料二   商周时期,站在战车上作战的“甲士”多是奴隶主贵族,而由“众人”“多臣”“庶民”等组成的步兵附属于战车部队。史载,前633年,晋文公“作三行以御狄”,其中“行”是独立的步兵建制。前541年,晋国魏舒在对狄人的作战中“毁车以为行”,把车兵的行军队形改成兵步的战斗队形。到战国时期,各国的步兵人数已达数十万甚至百万。有学者推测:“战车自秦代已退出历史舞台,被骑兵所替代。”后来,人们在秦始皇帝陵二号陪葬坑中发现了大型车阵,这向世人展示了秦代战车编制、装备、战术方面的丰富信息。秦代的轻型战车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并渐已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它和骑兵、弩兵等精锐兵种处在同样的重要位置,在战场上发挥着其他兵种无法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岳南《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朝后期马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代到秦代战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习近平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7日内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4 . 战争促进地域文化的演变和重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新城,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

——摘编自于春英、申芬《评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上的作用》

材料二   1213世纪的亚洲历史,在世界史上被称为“蒙古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蒙古铁骑发动一系列震撼世界的远征,横扫整个亚洲和欧洲东部,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引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地图中新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名称,并指出亚历山大哪些措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
(2)阅读材料一、二、以“战争与文化重构”为主题,自拟标题,运用世界古代、近代典型史实各一例加以论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远征军主要由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组成,亚历山大在东方的远征中至少留下了36000名希腊雇佣兵,他们在各处定居下来。他们都是希腊文明的载体。东征中还有很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地理学家、测绘师、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他们与当地人交流来往,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材料二   传统上所谓的“希腊化时代”是指在古希腊史上从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至公元前一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具体而言,一般认为它始于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公元前336—公元前323年),终于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覆灭……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征伐,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他死后,帝国迅速崩溃,分裂成由其后继者建立起来的诸多王国,它们是马其顿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等。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希腊的治权、文明也广泛地普及到这一广阔区域,因而把由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些王国统称为“希腊化世界”,把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一时代称为“希腊化时代”。(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希腊化”一词为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Droysen在其《希腊主义史》一书中首先使用)其后各国学者纷纷引用,于是相沿成习。但笔者认为这一提法并不符合史实,且不谈马其顿王国,就东方各国而言,“希腊化”这一名词带有极大片面性,它完全抹煞了东方因素的作用。

——樊江宏《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再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扩展的角度简析亚历山大远征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希腊化时代”的理解。
2024-04-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战争,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碎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拿破仑战争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的衰落,传播了自由、平等、法治等启蒙思想。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亦带来一个相对新鲜及持续增强的运动——民族主义,它的成长注定了一些国家的开始及另一些国家的结束.欧洲的版图亦在拿破仑时代后一个世纪发生了剧烈地转变。这种转变并非基于封地及贵族,而是是基于人文、民族起源和民族思想。拿破仑的遗产还有更深远的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就波及范围而言,不仅是欧洲战争,也是全球性的战争。战争打碎了西班牙等一些全球帝国,法国革命激励下的拉美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摘编自李化敏《近代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文化路径》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拿破仑战争的积极影响。
2024-04-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将波斯帝国版图据为己有,并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亚历山大帝国下。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病逝,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未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进入了一个和中原汉地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的所见所闻,包含着希腊化文化的信息。从此,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皮制品,甚至杏树、桃树的种植术都开始向西传去,有的很快就传到了罗马。而西域的各种特产、奇物、乐舞、宗教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原,其中最具希腊化文化明显特征的就是融合佛教精神和希腊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印度犍陀罗艺术,这是继张骞之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唯一的、也是最可以明确辨认的希腊化文化信息。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对中西文明交流的作用,并简析古代战争和文化传播的关系。
2024-04-19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定位)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引兵东征,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完全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这时期最显著的事实,便是古希腊的文化和古代东方各国的文化因为交流融合而孕育出更为发达的文化。那些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所形成走起来的各个国家,一方面具有东方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希腊的色彩。

——摘编自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

材料二: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主义正逐步走向瓦解崩溃,新兴的资本主义法国同封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拿破仑掌握法国执政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各国的军事力量,破坏了欧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的衰落。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同时;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亦带来一个相对地新鲜及持续增强的运动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将会塑造未来欧洲历史的轨道,它的成长注定了一些国家的开始及另一些国家的结束。欧洲的版图亦在拿破仑时代后一个世纪发生了剧烈地转变。这种转变并非基于封地及贵族,而是基于人文、民族起源和民族思想。

——摘编自李化敏《近代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文化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4-04-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西征,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随着蒙古的西征,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L.阿布霍德说“正是蒙古将原本支离破碎的地区整合起来,才促进了欧洲直接接触远东地区。蒙古人的征服使欧洲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和交通在一切接触中断了至少四个世纪之后又得以恢复。”

蒙古人的到来给西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存在于宗教领域和商业领域。西征打通东西方通道,促使西欧人来中国,往返这一商道的人在回到自己家乡之时,大多都腰缠万贯,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口口相传,促进了西欧人进一步探索东方,发现世界。在蒙古第三次西征之后不久,来自威尼斯的马可·波罗(12541324年)来到了中国,他的游记给西方人留下了对东方财富的痴迷,这些因素对后来由西方殖民者主导的地理大发现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部分世界史学者甚至认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应当是从蒙古的远征开始的。

——摘编自刘肖肖《论西欧与元帝国的关系(1260-1368)》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2024-03-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十一 特点、特征类非选择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70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

——摘编自《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

史料二   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

——摘编自法国学者麦撒


【探究】两则史料对蒙古西征的评价其侧重点有何不同?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2024-03-2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