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英文为:“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口号传递的主要精神是(     
A.携手共进   守望相助B.更快   更高   更强
C.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D.团结   友谊   进步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2 . 难民产生的地区
(1)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________。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2)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________、非洲和___________等地区。
2022-11-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概况:
(1)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性。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____、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
(2)新加坡、韩国: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
(3)埃及: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2022-11-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32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特点: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____相结合的新文化。
2022-11-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32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构建了几个世纪之久的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退出了历史舞台。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____获得独立。
2022-11-0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32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表现
(1)战争期间
____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②随着日本的战败,朝鲜获得了独立,中国收复了台湾。
(2)战争结束后
①随着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____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②丘吉尔虽然不愿充当“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但是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了。
③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____,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2022-11-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32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表现
(1)中国:五四运动爆发,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2)印度支那:胡志明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3)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尼赫鲁提出了要求印度____的政治目标。
(4)非洲:埃及爆发华夫脱运动。
(5)拉丁美洲: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
2022-11-0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32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____愿望和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____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2022-11-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32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在华经商的外国人将西方体育带入了几个开放口岸的城市,包括足球、篮球、网球、田径、赛马、赛船等,但这些项目多在租界开展,主要参与者也是外国人。
1881年李鸿章在其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中设有西式兵操课程:击剑、剌棍、木棒、拳击、哑铃、跳栏比赛、算术比赛、跳远、跳高、爬桅等项。
1904年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从蒙学堂到高等学堂都必须开设体操课,以改变国民素质,培养“尚武”精神。
1923年北洋政府正式启用“壬戌学制”,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主张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英美自然主义体育替代欧陆兵操开始渗入中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开始向生活化“回归”。

——摘编自梁秋语,张宗明,张其成《从个人养生到大众健身——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身体观之变迁及其当代反思》


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体育发展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2-10-11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一)历史试题
10 . 1988年,新加坡政府通过《多元种族会议案》,正式倡导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并以之作为公正与稳定的基础。新加坡也被认为是全球“最和谐与成功的多元化和多元宗教社会之一”。下列各项中不能佐证材料结论的是(     
A.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B.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C.把阿拉伯文化和欧洲、西亚等地文化相融合
D.各民族间彼此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