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人从殷周鼎革的重大事变中体验出了“天命靡常”的“历史哲理”来,继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主张。这表明西周统治者(     
A.注重强化自我约束B.完全抛弃了神权观念
C.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D.萌生敬天法祖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为关于华夏早期民众领袖举动的记载。据此可推知(     
早期领袖举动记载出处
饭于土簋,饮于土《韩非子·十过》
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墨子·尚贤中》
亲自操橐耜《庄子·天下》
A.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力落后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C.战国社会呈现出转型态势D.先秦诸子推崇德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商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他的“子姓”分族巡行一方。所到之处,当地部族向其纳贡,获得赏赐,并派人加入商王的队伍。这种巡行(       
A.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范围B.形成了部族之间的血缘认同
C.宣示了商王的统治权力D.加强了内服外服的商业联系
2023-11-28更新 | 183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4 .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如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正确分类是(     
A“内外服制”、“宗法制”、“分封制”
B“中书门下”、“行省制”、“台谏合一”
C“内阁制”、“六科给事中”、“科举制”
D“上记制”、“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灭商后,先设三监镇抚殷遗民,后改封王室、功臣贵族采邑与周边夷、狄为邻,赋予征讨拓疆之权,各诸侯国封赐卿大夫采邑藩屏公室……至春秋,卿大夫专权,“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这一变化(     
A.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说明宗法血缘衍生官僚政治
C.有利于华夏多元一体的发展D.预示郡县取代采邑成为必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     
A.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B.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
C.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
7 . 与商王信奉的占卜不同,周王信奉的占筮内容极广,主要包括"八故",一曰征(战事)、二曰象(风云灾变)、三曰与(与人以物)、四曰谋(策划谋议)、五曰果(事成与否)、六曰至(来到与否)、七曰雨(降雨与否)、八曰瘳(病愈与否)。这反映出(     
A.殷周之际社会动荡B.天命观念遭到质疑
C.人文理性色彩的增强D.王权与神权尚未结合
8 . 古人认为雀能在天空中飞翔,所以最接近天神,为了能与天神相通就以雀为形铸爵进行祭祀,此后持不同材质的爵在祭祀中的敬酒顺序和站立位置等规矩,使人们逐渐形成了对爵位的身份等序观念,进而发展成等级制度。材料反映了(       
A.原始宗教祭祀的形成B.早期政治制度的演进
C.君权神授思想的发展D.礼乐制度的广泛运用
9 . 秦朝统一后地方实行郡县制,但皇室子弟的分封却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其主要理由。血缘分封在秦朝统一后长期存在说明(     
A.贵族政治仍占据主导地位B.分封子弟成为皇权的工具
C.血缘纽带是封建统治基础D.宗法伦理具有顽强生命力
2023-12-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夏、商、周的都城择址分别体现了“夏都居洛”的生存意识、“商都居洛”的政治意识和“周都居洛”的全局意识。这反映出夏商周时期(     
A.洛阳是唯一的都城所在地B.执政理念阻碍了疆域扩大
C.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D.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