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政治文明有着丰富的内涵,政治文明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单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辛丑条约》规定:“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这一条实际上是剥夺了清政府在天津的驻兵权。因此,清朝官员都不敢带兵去接收天津。袁世凯则提出“迨至交津有期,而各国订立条约,复有距天津二十华里,华兵不能驻扎之议。迭经电请外部向各国公使磋商,始议明巡警不在此列。维时天津盗贼繁多,疮痍满目,兵力既不能到,则唯赖巡警以震慑而绥靖之。”

材料四、1902年袁世凯代表清政府正式接管天津,并成立天津巡警总局,其制度建设,也从照搬英日,发展到了在参考国情后的系统建设。警察在治安、巡逻、税收、户籍等领域作用明显。清廷于是在1906年下令在全国各地兴办警察机构。警察制度的建立,将政府的社会管理功能更加科学化和功能化,避免了军警不分的状况,明确了民事、刑事、治安等多种社会案件的管理职责,对于维护清廷统治,推动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近代城市治安管理,起到了很明显的积极作用。

材料五、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会议女性比例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9%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3%

——据百度百科整理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天津近代警察制度创立的背景、目的并分析其影响。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概括材料五反映的1949—1959年中国女权状况。分析出现这状况的政治、经济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一—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一—属于周的创造。一—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人民”的地方实体,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一—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四 唐朝中央中枢机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制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4)分别指出材料三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示制度的历史意义。
2020-12-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朝代

宰相职位名称

丞相、相国

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内史、纳言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中书令、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

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明初

中书左右丞相

——据黄本骥《历代职官表》整理

材料二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重,这一部门远承古代的宰相制度,近袭元朝中书省“录军国重事”的旧制。胡惟庸案不过是一个偶发的事件。问题的实质在于,朱元璋对于中书省在自己执行皇权时造成掣肘和潜在的威胁,早就高度不满和戒备。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明太祖下旨,“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显的意图是要限制中书省的职权,但这还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矛盾仍然相继出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恃功骄纵,跋扈揽权,最终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但是,事态的发展难以尽符主观愿望。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来驾驭一个封建大帝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极难做到的。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设置一定形式的辅政机关仍然有必要。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原因,并评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立”与“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之社会,非宗法所能维持,故此制因价值丧失以致事实上之消灭。然在周代既有长时间的历史,儒家复衍其法意以立教,故入人心甚深。

——摘自《梁启超论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儒家重视宗法与族谱的生活伦理和社会功能,并将宗法伦理运用于族谱的编撰之中。张载主张用宗法与谱系来“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苏洵在创修《苏氏族谱》时,明确希望“观吾之谱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摘编自张载《张子全书》、苏洵《嘉祐集》

材料三   后世封建不行,而宗法因之以不讲……盖因谱不时修耳,不然则天下一家,中国一人。

——摘编自陈瑄《方氏统会宗谱序》,嘉靖三十七年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后之社会,非宗法所能维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明儒家编撰族谱的目的,并指出其所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4-01-29更新 | 237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4 主观题汇编 - 2024年1月“九省联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今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用黄麻纸,敕旨、论事敕及敕牒用黄藤纸,其敕书颁下诸州用绢”“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既下,则署而行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材料二   朱批奏折缴回之举肇始于清康熙朝,制度确立于雍正朝,乾隆朝又有新的补充发展,虽朱批“览”“朕安”一二字者亦需缴回,由此逐步形成了严格的朱批奏折缴回制度,并为以后所承继。清廷最初规定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于下次上奏时趁便奏缴,其后改为按年呈缴,清末又改为年终交由军机处汇缴。朱批奏折需连同奏匣、奏夹、封套一并缴回,在京官员赴衙门,在外官员则赴该省督抚处呈缴,休致或降革官员则呈明该省督抚、该旗都统代缴。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不得隐匿存留,违者严加惩处。

——摘编自项旋《皇权政治与信息控制——清代朱批奏折缴回制度考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奏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其下设县丞、县时。县令掌治民,统管一县行政、司法、教化等事务,县丞署文书,典知仓狱,县尉主盗贼。县丞、县尉是县令的佐贰官,但各有自己的属官,可独立行使其职权,县尉甚至还有独立的治所。县中重大文件往往需要县令与县丞共同签署。有时县尉也可以参与人事任命、财政管理,县令、县丞也可以参与捕盗行动。

——摘编自安作璋等《秦汉官制史稿》

材料二明清时期,县长官称知县,下设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巡捕之事。然而,事实上县政不论大小几乎概由知县包办。县丞、主薄虽然各有职责,但总体而言:佐贰官居次而辅政者也,皆当饮敬长官、友爱幕宾,凡事务听长官判断,不可僭越,有伤礼体。时人认为州县官易造福百姓,其理由就是:其权专也。专则一,一则事事身亲,身亲则见之真、知之确,而势之缓急、情之重轻,皆思虑可以必周力行,可以不惑。然而,县政事务繁剧,知县一人难以应付。为处理县政,知县一般都会自费聘请幕僚。幕僚各有所长,可帮助知县处理钱粮、刑名等具体事务,在县政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幕僚与知县为宾主关系,并非政府的正式官员,也不会承担相应责任,一切事务仍需知县裁决。与此同时,知县又时刻处于监察体系的监督之下。重要事务均需及时申奏,如果不奏不申,则会受到重罚。所以,在上级长官面前,知县往往委曲求全,甚至百般奉承。

——摘编自张德美《皇权下县——秦汉以来基层管理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县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县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三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主要思想主张是有哪些?
(3)据材料三、四,说明秦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实行了哪些政治制度?
(4)有人说秦朝的速亡“在政不在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秦朝灭亡的原因?
2022-02-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分别列举秦朝、汉朝、唐朝的史实各一例,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2020-11-02更新 | 483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庆阳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在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材料二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朝实现大一统之后,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有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被称为“汉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行省对该国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帝王正是从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认识到监察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预防和惩治权贵官僚的恣肆贪婪、削弱和牵制对中央政权不利的地方势力、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大作用,因此高度重视监察的改革和完善,把御史台(后为都察院)的地位,提升到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并列的位置。极端君主制的发展,促使监察机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逐渐从一个品格不高,甚至没有独立衙门的监察机关,跃升为独立的、极具权成性的监察机构,职权不断扩大,以至于无所不监,无所不察,保证了监察的整体、有序和监察效能的发挥。监察机构对权力的制衡作用,有利于约束官吏的不法行为,督促各级官吏恪尽取守,澄清吏治,提高政务效率。所以在清末“仿行宪政”进行官制改革时,明确肯定了以监察院制衡内阁,最终保留了都察院的建制,只是裁撤了都察院的员额。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关发展的趋势,说明中国古代帝王重视完善监察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完善监察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