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6 道试题
1 .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针对“抽点中男入伍”的问题多次下发文书,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始终“不肯署敕”。太宗即使当面讯问魏征,也无力改变其态度,只得作罢。这表明当时(     
A.程序正义得到尊重B.君主权威遭到削弱
C.三省分工较为明确D.施政强调以民为本
2 . 【国家治理】

材料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这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鲜明特点。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管理。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郡县体制的治理方式表现出高度认同。

四是因俗而治。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请选择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以“国家治理”主题,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将明仁宗时期的内阁制与明成祖时期的进行比较,得出其变化有三:一是凡能入内阁者皆是品位尊崇之人,二是内阁(大学士)也有了自己的官属(下属)——中书舍人,三是内阁压抑六卿(六部尚书)。这些变化表明,仁宗时期的内阁(     
A.地位明显提升B.有效制衡君权
C.统揽六部工作D.代理皇帝批红
2024-03-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4 . 历代统治者重亲亲之道,善待宗室,却“位重而愈疏,禄多而愈贫”,这使得大多数宗室人才乏善可陈,甚至维系正常宗室贵族生活都出现了困难。这一现象反映了(     
A.血缘亲情逐渐淡化衰落B.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利益集团缺乏持久历史适应性
C.儒家主流地位旁落D.旧有社会秩序遭受非血缘制度的冲击
2024-02-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内朝的原因及其与明代内阁本质上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的内朝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变化
6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 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 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一制度的意义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隋唐选官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2024-02-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汉帝太尉在任时间任前职位去职原因
高祖周勃公元前196年列候迁燕王
文帝灌婴公元前179-前177年将军迁丞相
景帝周亚夫公元前154-前150年中尉迁丞相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2024-02-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8 . 唐代后期,不少节度使身兼数职而“位重藩维,受明王之宠寄,同国家之休戚”,在地方管理上“恢张皇化,敬事以守法度,节用以减征徭”。这反映了(       
A.地方官以权乱法现象严重B.百姓徭役负担极其沉重
C.中央对藩镇坐大无力约束D.国家寄重藩镇维系统治
2024-02-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屡屡南征,南朝政权频频北伐,最终是由隋重新统一中国。出现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朝制度创新提升国力B.南方内乱消耗实力
C.北方全面整合实力更强D.江南开发程度有限
2024-02-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6次组卷 | 1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