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6 道试题
1 . 元朝行省长官作为介于路府州县和“腹里”之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得到中央授权。元朝这一制度设计(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C.激化了君相之间的矛盾D.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2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出:明代,布政使是最高地方首长。总督,巡抚非常设,有事派出,事完撤销。清代在布政使上又设有总督和巡抚,布政使成为其下属,总督,巡抚就成了正式的地方行政首长了。……可是真的到了军事时期,总督和巡抚又不能做主,还要中央令派人如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之类。上述材料说明(     
A.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地方权力严重威胁中央
C.地方官职的设置动态调整D.地方行政长官没有实权
3 . 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内阁,管理朝政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D.杯酒释兵权
2023-11-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新唐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中央行政机构三省的职责?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2023-1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汉承秦制,重要事务先由丞相组织百官朝议。汉代朝议本身虽不能做出决定,但可以向皇帝提供意见,由皇帝选择决定。这说明汉朝(     
A.朝议对皇权没有制约B.相权比秦朝有所扩大
C.决策过程有理性成分D.朝议制度已有名无实
2023-11-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A.阁臣政治素养提升B.文官集团约束皇权
C.内阁辅政趋向合法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7 . 【民主政治与社会治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存在着有限的民主现象。尽管皇帝是最后的决策者,但是,毫无疑问,群臣在国家大事的讨论中,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的言论,有可能成为制定国策的依据。唐朝设立的三省制度,使决策权、审议权、执行权分立,虽然重在加强皇权,但也希望通过集合三省长官之智力,减轻独相决策智力的缺陷。监察上的多方监督制度,除皇帝之外,百官都要受到监察官员的全面监督。尽管监察的最高目标,在于防止国家官员依靠权力为非作歹而损害皇权。但是,监察制度的推行,却让社会下层广大人民有了评价官员好坏的权力。秦汉以来,政府多重视民意的收集,而其制定政策,也或多或少都要重视民意的问题。

——摘编自付开镜《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有限性民主探论》

材料二   在实践层面,儒家的教化有上行和下行两个向度:上谏君王、下化百姓。就教化活动的上行向度而言,儒家强调“道高于君”,以本体之“道”作为教化君王的超越依据通过“朝议”“谏议”或“清议”等协商形式对君王的失德行为进行规劝和批评,以此促使君王的言行合乎儒家德政的要求。

——摘编自卢兴、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先是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中单靠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来实现社会管理和进行资源配置遭遇了危机;后是凯恩斯主义过度重视政府作用,其负面效果日益积累。于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政府开始运用治理理论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失效。尤其伴随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国家内外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日益凸显,而原有的世界安全机制和国家治理能力对此显得日渐乏力;于是,倡导多元社会主体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的现代西方社会治理理论逐渐勃兴。

——摘编自施雪华、张琴《国外治理理论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中的民主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西方经济治理理论的变化及原因。
2023-11-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下表是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对中国秦汉到隋唐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

时期特征
秦汉帝国的成立
魏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隋唐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请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其时代特征(认可、修改或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特征均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9 . 雍正帝御用作坊无所不能,制作器物数量之多,令人咋舌,甚至能制造重型武器。按朝廷制度,武器设计、制作和使用是国家的事,权归兵部、工部。可雍正帝用国库银两制造大量武器,无论兵部、工部,还是内阁都无权过问。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御用作坊制造水平世界领先B.君主集权政治的高度发展
C.六部政务执行能力不断削弱D.西北用兵的紧急军事需求
10 . 明初设置巡抚,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的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巡抚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     
A.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要求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C.明朝仍然实行行省制度D.明朝对地方权力没有实行分割
2023-11-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