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00 道试题
1 .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前,浙江绍兴府通判一职出缺,结果顺天籍张廷泰中选。但在乾隆帝接见张廷泰时,听出了他的绍兴口音,便下旨对张廷泰漠视回避制严厉批判,并将其降职调往福建,还将审查御史等人一同论处。乾隆帝强调回避制旨在(     
A.规范官员选拔B.学习明朝制度C.维护君主专制D.加强官员管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在对地方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花了不少的功夫,力图达到“内外相制,轻重相权”的局势,使地方易于中央控制,以求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同时,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置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相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

——据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宋、元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与元代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
3 . 某一朝代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此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2024-01-2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朝代

宰相职位名称

丞相、相国

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内史、纳言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中书令、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

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明初

中书左右丞相

——据黄本骥《历代职官表》整理

材料二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重,这一部门远承古代的宰相制度,近袭元朝中书省“录军国重事”的旧制。胡惟庸案不过是一个偶发的事件。问题的实质在于,朱元璋对于中书省在自己执行皇权时造成掣肘和潜在的威胁,早就高度不满和戒备。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明太祖下旨,“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显的意图是要限制中书省的职权,但这还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矛盾仍然相继出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恃功骄纵,跋扈揽权,最终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但是,事态的发展难以尽符主观愿望。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来驾驭一个封建大帝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极难做到的。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设置一定形式的辅政机关仍然有必要。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原因,并评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立”与“废”。
5 . 给事中在唐朝门下省负责审读奏章、驳封制敕、听讼断狱、考核官员、上书言事等, “具有集谏官、宪官、法官的某些特征于一身”的特点。据此可知,唐朝给事中的设置
A.改变了中枢决策方式B.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有利于规范中央行政D.利于扩大政府选官范围
6 . 仁宣之间,“政在三杨、义虽掌权衡,辄依违其间,无所匡拂”。“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在正统、正德年间,内阁巩固了自己的权位,阁权已全面超过了部权。同时,内阁内部成员之间也出现了地位变化、有了首辅、次辅、群辅之分。内阁权力的变化反映了(     
A.明朝政治黑暗腐朽B.宣仁皇帝不理朝政C.专制皇权的强化D.中央集权的式微
2024-01-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该示意图反映了(       
A.北宋丞相权力遭到了极大削弱B.北宋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C.北宋实行了二府三司制D.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负责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少府”内设有“尚书”一职。汉武帝设尚书在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分曹办事。东汉形成“尚书台”,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曹魏设尚书五人:殿中、兵部、驾部、南部、北部。南北朝时经常“省录”,尚书令有宰相之名。

——摘编自钱玉林《中华传统文化辞典》

材料二   唐初、自隋代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得到完善,中书“出命”、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政务运行机制比较规范。唐玄宗及以后,唐初的政务运行机制逐渐遭到破坏。门下省因各方面的掣肘,已起不到封驳作用。贞元初年,中书舍人缺五员,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院随侍自己左右的翰林学士代拟。面对“财政枯竭,国用不给”的局面,中央设立各种专使。随事设使,使得“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尚书省“旧章多废”。

——摘编自吴枫《中唐时期三省制度的削弱与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至魏晋南北朝尚书职位变迁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政务运行机制的变化,并谈谈你对汉唐中枢机构演变的认识。
9 . 蒙古汗国灭云南大理国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其地内属本朝,立为藩府,设置如内地”,后设置云南行省进行管辖。 由此可知,元朝统治者对边疆的治理(     
A.阻碍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C.加剧西南地区民族矛盾D.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2024-01-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宋会要辑稿·职官一》记载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改革之前的情形:“中书省、门下省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两庑、官舍各数楹。”中书省只掌册文、覆奏、考账,门下省主要负责乘舆、八宝、朝会等。这种现象的出现(     
A.表明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B.迎合专制皇权统治的需要
C.促使中央权力被分散至地方D.印证了文官执政能力较强
2024-01-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