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16 道试题
1 .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023-06-11更新 | 9199次组卷 | 68卷引用: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历史真题
2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2023-06-21更新 | 8471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朝代

高门士族占比

宗室、外戚占比

寒人占比

西晋

48%

19.1%

32.9%

东晋

78.4%

7.4%

14.2%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的膨胀
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D.专制皇权的弱化
2023-07-17更新 | 4234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3年高考广东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
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2023-07-10更新 | 3209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
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
2022-02-28更新 | 6394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2020-07-11更新 | 9084次组卷 | 106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历史高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     
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
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
2023-04-07更新 | 184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8 . 元朝的地方行政区,一是代表朝廷监临各地的行中书省与宣慰司,二是直接牧民的路、府、州、县,具有典型的多层级、复式结构的特征。元朝地方行政设置(     
A.适应了国家统一发展的需要B.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制度的影响
C.旨在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发展D.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2022-09-26更新 | 156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5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明朝皇帝明神宗为册立太子与大臣及后宫势力前后纷争十五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明神宗有意放弃皇长子,立宠妃郑氏的儿子为太子,但受到阁臣与皇太后的极力反对,最终立皇长子为太子。这说明(     
A.外戚势力左右政局B.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走向衰弱
C.内阁行使决策大权D.祖制和封建礼制制衡着皇权
2023-04-28更新 | 1292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官僚的管理,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路级官僚机构的办公署地或同置一处,或分殊它处,对州级长官也无直接的统领之权,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据此可知,宋代的“路”(     
A.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不掌实权影响效率D.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
2023-05-22更新 | 142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