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认为贵族政治具有两面性。在西方,一方面贵族政治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另一方面,在反对和限制君主权力方面,贵族又发挥了积极作用,与平民具有一致性。中国则不然,自周末贵族政治澌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换一个角度说,西方的平民较之中国,不仅受君主压制,复受贵族压制,其所遭受的不平等、不自由愈甚,故其反抗愈力。中国则反之,中国社会等级间有流动性,“今岁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故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不强……中西虽同为专制,但形式和程度并不相同。

——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中西对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2 . 嘉靖、万历年间,在朝位班次方面,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各以吏、户、礼、兵、刑、工的次序,排列先后。大学士为加衔,本应屈坐六部尚书之后,而此时朝位班次却居六部之上。这一现象(     
A.助推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B.体现了内阁权力膨胀
C.实现了中枢权力的相互制衡D.削弱了皇权专制统治
3 . 中央集权的强弱影响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下列汉代地方行政示意图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2024-01-3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官僚集团结构的演变

材料   如表为汉高帝至武帝时期各类官僚所占的比率(单位:%)


高帝惠吕文帝景帝武帝
军层①9681503020
军吏②0051927
法吏02212320
儒吏000011
士吏③47181913
宗亲09599

①军层即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主要指汉初开国勋贵及其家属。

②军吏指非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的军事官吏。

③士吏指通过军、法、儒以外的途径出仕任官者。

——摘编自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代官僚集团结构的演变”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如表是东晋与刘宋时期士、庶族任职表,从表中信息可以得出(     
时期官制总人数士族比例庶族比例
东晋中央文武要职355355100%00%
刘宋中央文武要职26016363%9737%
刘宋方镇州刺史2086230%14670%
A.门阀势力逐步削弱B.社会阶层的固化C.庶族成为政权支柱D.士庶族融合完成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地方治理与权力分配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秦朝相比唐朝在地方治理方面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政府地方权力分配的指导思想及影响。
2024-01-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东汉光武帝刘秀信任并重用身边的侍臣——尚书,使尚书台机构职权日益强化;为对百官进行监督察劾,朝廷不再设御史大夫府,而设专门的监察机构——御史台。这说明东汉时期(     
A.“三公”机构地位的进一步下降B.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新的阶段
C.皇权与相权之间斗争趋于激化D.外朝官员的权重开始遭到抑制
2024-01-3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宋史》

材料二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三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他有权赦免;大赦只能由法律批准。他统率武装部队。他任命所有文武官员。总统主持国家典礼;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共和国总统的每一项法令都必须由一名部长副署。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设立副署机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置副署权的目的及其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副署权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古代东西方的地方治理】

材料   罗马帝国“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2000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3000英里”。罗马时代的旅行,“从陆路由意大利去西班牙可能要用一个月,去亚历山大里亚,很可能需要两个月”。中国到汉武帝时代,东西距离3800余千米,南北距离约5480千米。首都长安地处偏远,对辽东、越南北部等边疆地区而言,尤其如此。

古代罗马和秦汉帝国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地区风俗与文化,以使之适应中央王朝统治需要的问题。不管是秦汉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境内都存在众多不同文化的地区。甚至同一行省内部,也存在地位不同的共同体。

罗马帝国皇帝的集权很大程度上限于罗马。在地方上,罗马帝国统治的基本单位是行省和自治的城市。罗马总督可以独立发布相关命令,是行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自治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通过把治理责任委托到地方,罗马人有效地削减了行政成本,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

——摘编自晏绍祥《与距离斗争:波斯、罗马与秦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帝国在地方治理上存在的共同难题,并说明秦汉帝国为克服上述难题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帝国比,罗马帝国在地方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简析罗马帝国“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庞大帝国运转”其他重要原因。
10 . 南北朝时期,君主大量启用寒庶,典掌机要。如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期,中书舍人巢尚之出身寒微,宰相戴法兴商贩出身。这些做法(     
A.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B.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完善
C.瓦解了门阀士族的基础D.服务于专制集权的需要
2024-01-30更新 | 20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