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华夏中心观与朝贡体系

材料   关于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无论由中国人还是由夷狄统治这个国家,朝贡一直是中国对外关系的方式”,并在中国自拟的中心性和优越性——亦即“华夏中心主义”的假设之上,认为中国和东亚其他政体之间存在着“等级式和不平等”的地区秩序。

中国学者认为:在朝贡制度中,中国居于“天朝上国”的地位,周边各国属于“藩属国”,各国王室需受中国“册封”,由中国赐予印玺等以示正统,并要向中国派遣外交使节及定期纳贡。这种形式上不平等的秩序背后是各藩国实质性的自主权,即可以自愿选择效仿中华文明的程度,保留本土文化传统,也能在承认中国优越身份的前提下保持独立地位,几乎不受到任何政治控制或压迫。这与西方历史中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不可同日而语。


请以“朝贡体系”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对外政策的演变】

材料一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外交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中处于平等关系下的与别国的外交关系,而是清政府的被迫外交,中国的国门是被迫打开的,是在一次次战败后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开始了这种屈辱的外交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对华夷思想的反思,国家意识的萌发,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从“夷务”到“洋务”词语的变化,洋务运动中洋务运动时期的“外须和戎”,从对外实行羁縻政策到“以夷制夷”政策的确定,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外交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摘自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向,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
2024-01-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元朝时对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和录取,汉人和南人的试卷难度较大。如表是元朝时每届参加科举考试的名额分配情况。元朝这些做法(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会试75757575
殿试25252525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开明文化政策B.导致蒙古人色目人文化落后
C.因相对公平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D.体现了民族分化和歧视政策
2023-11-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曾出现两个大循环;第一个大循环是从秦汉的统一到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再到隋唐的统一;第二个大循环是从隋唐的统一到五代宋辽金西夏的分裂,再到元明清的统一。在这两个大循环中,中原地区的汉族深入“夷狄”所居住的边疆,而“蛮荒异域“边疆民族也流入中原地区。由此可见,清朝疆域的奠定(     
A.得益于源远流长的民族交融B.是中原王朝不断完善边疆治理的结果
C.源于汉族对边疆的长期开发D.取决于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周期演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蒙元时期的大陆交通路线。这说明元朝(     
1从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大青山、内蒙古长城沿线,经蒙古草原向西北逐渐延伸,越过阿尔泰山,穿越西伯利亚草原、黑海北岸,抵达欧洲
2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西行,抵达敦煌再分南北两路西行
3从四川和云南穿越西南地区,与缅甸、印度相连
A.对外交通发达促进对外交往B.开启了与印度的贸易往来
C.丝绸之路的功能呈现多样性D.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汉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并发展为现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汉民族形成以后,在2000多年的岁月中,曾经饱受内忧外患和艰难曲折。无论在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还是居于少数民族贵族统治时期,她都没有被分裂、被同化,反而从小到大,不断向周边各族辐射,与之建立起愈来愈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并将其中的一部分予以吸收,以扩大自己的共同体,从而逐步形成以汉民族为凝聚核心的中华“多元一体格局”。汉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凝聚核心,并不是有任何人为力量的左右,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的。

——卢勋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

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
2022-09-09更新 | 1450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初百年间,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四夷来朝”到“四夷来商”的演变,发展至明中期,统治者对“四夷”的认知,仍然沿袭“小、穷、弱”的观念。这一现象
A.标志着传统朝贡体系的瓦解B.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C.反映传统认知落后发展潮流D.有利于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
2022-03-13更新 | 142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智学联测历史试题
9 . 根据清廷档案记载,每年春节,皇宫之中悬挂春联,春联内容大多由饱读诗书的大臣所写,以白绢为载体。清宫的白色春联
A.体现了士人阶层的雅趣B.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D.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0 . 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人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B.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D.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
2021-09-09更新 | 1994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