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民族国家的演进

材料一:中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普济主义存在于天主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粉碎了领土割据,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所有居民都被忠君思想联结在一起。1534年英国《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主张“专制之下无祖国”、“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自己”, (政权)它在本质上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法国革命中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灌输民众对国家的热爱,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那样的民族仪式和象征。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阶段特征,并予以说明。
2023-04-28更新 | 38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民族国家的构建。

民族国家是近代新出现的国家形式,西欧较早建立民族国家,西欧各国也由此成为那个时代脱颖而出的强者。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材料二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

——伏尔泰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马赛曲》后被定为法国国歌
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在形式上将我们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崭新的共和国形式。……国家第一次与领土、民族、主权等现代的概念牢牢地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以后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是通过对民族国家特有的主权意识的争取来唤醒整个国家和民族,争取的是在民族国家之林的生存权利。……这就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力量。

——朱月白《从朝代之国走向民族之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国家观”?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法国人的“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西方国家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实践”,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
召开
法国三级会议召开,标志着等级君主制出现,国王获得行政权和军事权,议会获得财税审批权,国家的权力得到承认。
1532年马基雅维利
出版《君主论》
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他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的方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1534年英国通过
《至尊法案》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主张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1762年卢梭出版
《社会契约论》
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主权在民”而不是“朕即国家”,如果政府不合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1789年法国颁布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最终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8世纪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大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纷纷涌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两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它在动员、集合民族感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这在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进程中得到了充分说明。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族主义在意大利和德国统一进程中的作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现代化角度上来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英国民族国家从中世纪后期开始起步。当时国王在任命、提拔政府官员时主要依据个人的能力和忠诚程度……把官职任命看成加强王权的武器……亨利八世因离婚案上诉罗马教皇,结果当时教皇拖延不办。亨利八世在市民和贵族的支持下,决定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最终建立了国王的专制统治。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1854年初财政部授权诺斯科特和屈威廉起草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认为,某些部门虽采用考试和试用期限,但作用十分有限。因为考试由各部门自主进行,考试科目、录取标准都不统一。再者,采用上述录用方法者只是少数部门,大多数部门仍沿袭恩赐制,因此未能达到选贤任能的目的……报告公布后,因政府对报告以及文官改革事业持谨慎态度,所以将其搁置一旁。但在报告公布一年后……1855年,英国政府接受了报告的建议,颁布了文官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

——摘编自程汉大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概括英国如何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简要分析专制王权在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主权确立的过程。结合所学指出14世纪中期一18世纪英国君主制的演变。
(3)概括材料三“报告”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促使英国政府对“报告”转变态度的直接原因。有学者把文官制度比作为英国政治的稳定器,请简要说明。
2021-11-16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即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而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材料二   苏联首先提出苏、美、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应有否决权,即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表决时,只要五国中有一国反对,表决即当然无效,只有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决议方能通过。苏联之所以提出否决权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时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苏联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美、英两国则主张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坚决反对否决权……直到19452,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要考虑到争取苏联全力击败德国并对日宣战,才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否决权问题。从此否决权(也称大国一致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按此规定,安理会就非程序问题投票表决时,只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有一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事实上,后来动用否决权最多的是苏联,共动用否决权130多次,其次是美国100余次。

——摘编自徐爱贤、华锦彬《否决权由来:苏联坚持在安理会设立否决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坚持“大国一致原则”的原因,并评析联合国宪章中的“大国一致原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1644年,各交战方在威斯特伐利亚举行和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进了多元政治体系的形成。德意志众多个诸侯邦都成为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荷兰、瑞士不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结束了全欧规模的三十年战争,在欧洲确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但并没有因之而造成欧洲真正和平、稳定的局面。各国为了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地位,仍在不断地进行领土扩张和人口兼并。列强的争斗也不仅在欧洲展开,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摘编自李爱华《马克思、恩格斯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评析》

材料二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影响。
(2)从材料二A、B两个时期中任选其一,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国际背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最初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种以反对封建专制、建立独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思想。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分。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尔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追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辩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不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

——摘编自崔志海《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几个待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