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2-23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开皇五年,隋朝始置义仓。义仓最初设于村社之中,由社司管理,主要来源于劝募百姓自发捐助,对捐助的数量也没有限制和规定。开皇十五年,朝廷下诏:北方边境诸州的义仓“于当县安置”,后来又规定“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按户等定额纳税。这些变化(     
A.反映出边疆危机日益严重B.利于增强抵灾御荒能力
C.表明民间救灾时效性提高D.切实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2023-03-20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范仲淹建立的义庄,置义宅一所,供贫困族人居住,义宅内设有义学,定义庄规矩十三条置于祠堂之侧。朝廷认为“义庄义学有补世教,申饬攸司,禁治烦扰,常加优恤”。这说明义庄
A.成为了社会救济的主要力量B.体现了士大夫社会责任感
C.维持了宗族内部的血缘纯正D.弱化了封建政府的权威性
2022-06-04更新 | 715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衡水教育集团十二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隋朝正仓和军仓的租谷,提供官禄、军费等支出,义仓提供赈济。隋炀帝置含嘉诸仓,便于转输。唐朝仓储系统日益完善,含嘉仓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到唐朝后期,加强了水路交汇处转运仓的建设,漕运路线向东南转移,使关中储粮充实。可见隋唐仓储系统
   
     河南省洛阳市含嘉仓遗址
①供应朝廷粮食   ②进行社会赈济   ③保障地方支出   ④调节国内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据记载,明清时期开封府所辖各县的养济院大多由知县亲自主持设立,多位于县城郊外,部分与宗教机构比邻。这一状况表明当时
A.养老扶弱传统逐渐淡化B.地方官员关注民生疾苦
C.宗教成为慈善事业主体D.社会救济事业受到重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和民间多有救济和优抚的举措。隋朝鼓励民间设立"义仓",北宋时设有"惠民药局",明清时期民间设有"普济堂""清节堂"和"存恤院"等。这些机构的名称表明中国古代
A.救助带有教化色彩B.政府始终以民为本
C.民间组织作用上升D.救助体系趋向完备
6 . 汉代养老制度中,“高年赐王杖”之制可谓创举,原则上凡年过七十的老年人即可获赐王杖,持有王杖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多种优待。但据学者研究,“授王杖者只是老年群体的一少部分,其绝大部分是没有王杖的”。这表明“高年赐王杖”
A.在现实中并未得到执行B.无助于解决老年人问题
C.实际上未得到执行D.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7 . 明初,朱元璋下令在每乡每里内选取一位木铎老人承担“循行本里,教民劝俗”的职责,木铎老人多为乡里内年老残疾或者盲人老者,“其持铎之人秋成之时,本乡本里内众人随其多寡,资助粮食”。这一举措
A.反映出基层社会的自治性质B.凸显救助与教化结合的理念
C.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D.弱化政府对民众的直接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