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存在与繁荣或者建立在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或者能够从外部获得稳定可靠的粮食供应,否则便会危机四伏。因此历代帝王都把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供给作为立国之本,从政策和法令上予以保证,制定基本的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遇到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力就会受到极大破坏,因此,历代王朝都建立基本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使广大农民得到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接济,度过危机,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这就是义仓和常平仓的设置。

——摘编自杨海民《中国古代粮食生产管理研究》

材料二   隋代的粮食仓储有了很大发展,据《隋书·食货志》记述:“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邰、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炀帝时又在河南巩县东南原上置洛口仓,在洛阳北置加洛仓,这两个仓城共可储谷2600万石,足见隋代储积粮谷之多。从仓储形式上看,义仓的普遍兴建成为隋代仓储的一大特点。义仓的设置,对百姓确有好处,特别是设在乡间的义仓,不受州官控制,有灾时开仓较为方便,避免了官府赈给不及时的弊病。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府保障农业生产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朝粮食仓储的特点。
2 . 乾道五年(1169),为储粮备荒,朱熹在借鉴青苗法的基础上,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创建社仓,并由民间自主经营。淳熙八年(1181)十二月,宋廷诏行“朱熹社仓法”于诸路。由此,关于“社仓”的合理解释是(     
A.由官府创建再交民间经营B.确保了儒家私塾学堂经济支撑
C.将仓储建置延伸到了乡村D.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景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代政府通过减赋税、省开支、开放官仓来赈济灾民;武帝统治期间,曾两次由政府组织灾民移徙就食,以度灾荒;东汉时,朝廷更是鼓励官员和吏民出钱出谷,协助救灾。这些社会救济措施的出现(       
A.反映了外儒内法的理念B.有赖于“均输平准”制度的实施
C.体现了政府主导的特征D.缘于全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
4 . 古代中国以农业文明为基础,自然灾害会给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农业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在整套乡村统治体系中,饥荒控制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因而清政府对社仓和义仓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保甲或里甲制度。这主要强调了(     
A.备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政府对基层的经济控制
C.中国古代自然灾害频发D.赈灾举措重于保甲制度
2022-11-2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书》中记载,据长孙平奏请,朝廷让民间每年秋收时每家拿出一石以下的粮食,贫少出,富多出,储存在乡里,用来防备荒年、名叫"义仓”。据此可知,“义仓”(     
A.在隋朝之前已经广泛设置B.主要用于保障朝廷粮食供给
C.具有民间赈灾自救的作用D.满足了百姓荒年的粮食需求
6 .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凡各处田禾遇有水旱灾伤,所在官司踏勘明白,具实奏闻。仍申合干上司,转达户部立案,具奏。差官前往灾所覆勘是实,将被灾人户姓名、田地顷亩、该征税粮,数目造册缴报本部立案,开写灾伤缘由具奏。”由此可见(     
A.救灾措施精准到位B.注重对灾情的核实
C.救灾过程公开透明D.灾情统计规范高效
7 .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和民间多有救济和优抚的举措。隋朝鼓励民间设立"义仓",北宋时设有"惠民药局",明清时期民间设有"普济堂""清节堂"和"存恤院"等。这些机构的名称表明中国古代
A.救助带有教化色彩B.政府始终以民为本
C.民间组织作用上升D.救助体系趋向完备
8 . 两汉时期,灾荒发生后,皇帝多下罪己诏,令郡县长官审理境内冤狱。政府除发仓赈济灾民外,多有移民就粟、移粟就民之举,为受灾民众提供施粥、居养等服务。由此可知当时
A.救济体系走向完备B.政府救济成效显著
C.救济理论快速发展D.政府救济措施丰富
9 . 隋朝在大量修建官仓的同时,又在乡间广建义仓。这些义仓主要用于
A.供应朝廷B.平抑市场物价C.赈灾救济D.地方政府开支
2021-08-31更新 | 502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省双鸭山市红兴隆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