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时期,每当国家发生灾情后,统治者就下令: “国凶札(五谷歉收,疾疫流行),则无关门之征(征税)” “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铸造钱币)”以及“凡天患,禁贵卖者,使有恒贾(价格稳定)” 。这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     
A.意识到商品流通对赈济灾荒的重要性B.规范市场管理以防止商品流通无序化
C.加强财物积蓄应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D.重视商品经济以促进正常的资源流动
2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杜预,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他从小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司马昭素闻杜预才能,极力争取他。264年7月,司马昭改制礼仪、法律、官制。杜预认为法律是断案定谳的准绳,而不是穷理尽性的工具,反对烦琐的法律条文和晦涩的辞意。他还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等,集解汇集了前人对《左传》中记述的先秦法律制度方面的注释,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左传》注解。268年,杜预向晋武帝建议实行考课制度,按照官吏的实际情况评定优劣。为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他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他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不合晷度,修订出《二元乾度历》。杜预曾前后两次上书晋武帝陈述救灾计划。280年正月,杜预命令军队包围江陵,设计巧取乐乡,使部下将士十分钦佩。西晋统一全国后,杜预反对天下安定了就要废弃军备的观点,在任职期间,他始终没有放松部队的训练。杜预的政绩,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扬,被称为“杜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杜预被称为“杜父”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杜预功成名就的原因。
3 . 《乾隆会典》规定:百岁老民赐银30两,建坊里门题以“升平人瑞”四字,若是老妇人,则题“贞寿之门”四字,逾百岁者加赏银10两内府币;一百有十岁者,倍之;百二十岁以上者,请旌加赏不拘成例,此举旨在
A.缓和满汉矛盾B.增进政权认同C.重塑理学地位D.延续敬老传统
4 . 北宋范仲淹及其后人通过购置田产以开展宗族救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义庄组织。为贫困的族人进行救济、对族人的婚嫁丧葬进行资助、支持和奖励族人读书进仕,同时祭祀祖宗.修缮坟墓等以凝聚宗族力量。范氏义庄成为当时及后世族田义庄发展的基本参照。由此可见,义庄(     
A.丰富了宗法制的内涵B.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
C.履行了政府救济职能D.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朝在大量修建官仓的同时,又在乡间广建义仓。这些义仓主要用于
A.供应朝廷B.平抑市场物价C.赈灾救济D.地方政府开支
2021-08-31更新 | 502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