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根据直隶总督李维均的奏请,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正式颁布诏令,实施摊丁入亩制度。但各省对推丁入亩制度的实际落实时间前后不一,持续长达五十年之久。由此可见,摊丁入亩(     
A.在地方逐步推行B.遭到地主普遍抵制
C.引起民众的反抗D.受到地方各种阻挠
2 . 明代前中期,夏秋两税主要以稻麦形式征收,其中稻谷(米粮)的数量渐趋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年底,太仓应支官军俸银135万两、边饷银236万两、补发年例银182万两,而太仓所存现银仅130万两。材料有助于解释晚明(     
A.官员的俸禄开始货币化B.募兵制弊端的全面凸显
C.江南弃农经商的普遍化D.推行一条鞭法的必要性
3 . 1921年,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经反复商讨,列强勉强同意将中国关税由实征3.7%增至5%,另外允许增加2.5%的附加税,增加部分由九国代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控制。这反映了(     
A.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B.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走向近代化
C.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艰难D.一战后列强对华侵略卷土重来
4 . 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赋役合一,但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彩。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在北方推广时却遭到强烈抵制。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
C.白银流入数量D.民户数量多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多次进行调整(如下图)。据此推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旨在(       

A.增加国家收入,促进经济发展B.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效率
C.提高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D.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6 . 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况。“自占”之后,官府还要“案比”,就是核实百姓户口及财产状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对这种做法目的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强化思想控制B.促进商品交换
C.保障国家收入D.维护地方治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王安石在郭县的调查,有百亩之田的农户日子仍然艰辛;清初尚未做官的唐甄自述有田四十亩,租佃经营,生活仍然拮据。对这些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地主剥削严酷B.国家赋税沉重C.农耕技术落后D.土地产量较低
2023-04-11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朝前期,赋役实行固定的丁银,并实行摊丁入亩。这些赋税制度改革对户籍制度的影响是(       
A.强化了户籍作为征收赋税的参考标准B.开创了户籍分类登记的管理制度
C.实行“主户”“客户”分籍管理办法D.削弱了户籍在赋税管理中的作用
9 . 唐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现象问题突出、户籍制度混乱及徭役税赋加重,大量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生;由于一部分农民逃亡后,其所承担的徭役便分摊到其他农户身上,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一状况(     
A.有助于城市商业的发展B.证明均田制并未产生实效
C.推动了人口布局的变化D.凸显了赋税改革的必要性
2023-02-16更新 | 5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全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前期,赋税的征发主要是依照人丁和家户进行的。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朝“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清朝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这说明(       
A.国家财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户籍服务赋税的功能被削弱D.封建人身束缚逐渐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