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万历元年(1573年),首辅大臣张居正“下令隆庆前产品旧欠,一律免征;隆庆五年(1571年)前旧欠,免三征七;五年后欠税,一律追缴”。他还将在任时期的赋税征收、不新增债务以及按比例收缴“积欠”等列入官员考核标准。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中央集权出现危机
C.传统税制弊端突出D.统治集团挥霍无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封建王朝常实行强制分家析户政策,但仍有由几个同父祖的小家庭组合在一起的联合家庭。据史料记载,710—769年,唐代敦煌地区登记的联合家庭共9户,占比10.4%;820—876年则达到12户,占比51.2%。该现象的原因是(       
A.政府实行土断B.朝廷停编户籍C.两税法的实行D.人头税被取消
3 . 唐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对象,由过去的主户扩大到客户,并对商人重新规定税率;征收内容,将各种名目的赋税统一并到户税和地税这两种税中;提出国家根据财政支出,确定每年全国总税额,然后摊派各地征收。据此,下列关于两税法说法错误的是(       
A.彻底解决了唐朝后期国家财政的困难B.在财政上整顿了混乱的赋税制度
C.确立了量出为入的原则影响深远D.客户对政府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
2023-07-0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唐武德时关于成丁年龄的法律规定为“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天宝三年规定“十八为中男,二十二为丁”。之后曾把丁年提高到二十五岁,而免老降低为五十五。这种调整(     
A.确保了自耕农数量稳定B.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旨在缓和社会矛盾
2023-05-07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人赫德任职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有学者认为这时期的财政总收入,较道光时期的4000万两,几乎增加1倍,而关税和厘金的征收数量均超过田赋,成为政府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同治中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撑,清朝旧有的财政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近代化B.赫德坚决维护中国利益
C.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D.国内关税逐渐走向衰亡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6 . 材料一中国古代赋税示意图:



(1)说出材料一中两种收税制度名称,指出二者的主要异同点。

材料二   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     

——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影响。
2022-08-21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题(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赋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了汉代,一套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形成了,其中赋是人头税,分算赋、口赋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由于均田制的实施,赋税制度又把田租和人头税合并,演变为以户为单位的“户调制”,唐朝初年,户调制发展为以丁为征收单位的租庸调制。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制为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历九年(公元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这种新税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除山西、贵州等少数地区以外,其余各省都已实行“摊丁入地”,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丁银成了田赋的一项附加数额。

——摘编自侯绪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

材料二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源于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封建户籍制度逐步确立,唐宋时期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在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特权户籍以官户最为典型,可以享受荫补即做官的资格、减免某些税收、差役免除和减免刑罚等特权。三国时期规定军户的儿子仍为士,士兵的女儿也只能在军户内嫁人。匠户主要指各种手工业者,唐朝政府明确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人诸色。”统治者根据户籍管理中在册的人口多少来征收赋役,因此,户籍管理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统治者征收赋役的情况。同时,政府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限制其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治安的稳定,进而保障统治者的政权稳定。

——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和户籍制度关系的理解。
8 . 曹操对两汉以来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租调制,革除了两汉税法中的算赋、口赋(征收货币)等人头税,改为以户为单位征实物税,田租也由比例税改为定额制,税赋形式更为简化。曹操的税赋改革
A.折射了自然经济强化的现实B.解决因战乱带来的财政困境
C.加剧了自耕农经济解体趋势D.为九品中正制实施打下基础
9 .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北宋大臣张方平曾经指出:“天下州县人户,大抵贫多高少,逐县五等户版籍,中等户以上不及五分之一,第四等五等户长及十分之九。"元枯时期被时人成为“股上虎”"的直谏名臣刘安世也曾提到类似的情况。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诸色户计”制度的实行B.王安石变法的推动
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D.农业人口的大幅增长
10 . 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下列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清朝末年
B.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初期就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C.在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D.1978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