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春秋晚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按亩征税,根据土地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赋税。据此可推知,春秋晚期(     
A.人头税开始被废除B.井田制逐渐瓦解C.民众赋税负担较轻D.土地私有制确立
2 . 1930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用海关金单位(一种以黄金计值的记帐单位)征收进口税,并允许银元、银两及其他通用银币按照官方的牌价,折合成海关金单位来缴纳进口税。据此分析,这一改革(     
A.完全实现了中国关税的独立自主B.源于中外货币制度差异的影响
C.遏制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势头D.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
2024-02-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C卷)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赋役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缩小行政区划是晋察冀边区改造旧行政的重点之一。旧有的行政区划幅员广阔,一个区所辖村庄有多达几百个的,而华北山地民居普遍分散。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普遍实行小区制度。但在区县机构设置上,相较阎锡山治下的主要变化在于增加了公安和人民武装两科(部),国民党政权体系上层有复杂完备的组织机构,而村级只有一个村长,这样导致政令到县以下即形同虚文。晋察冀边区的做法是各村都建立民政、财政、教育、实业、司法五个部门,每个部门委员会都由数人组成,这些职务一般都是无偿义务性质。

——摘编自王龙飞《破旧立新: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赋役制度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破旧立新”的意义。
(3)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中再举一例制度变革,并说明其是如何“破旧立新”的。
2024-02-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士农工商”较自由发展,是古代中国经济政策模式之一、它主要在晚唐到清的多数时段施行。该模式的精髓在于:将身丁管控改为财税为主的调节掌控,不搞授田,不抑兼并,徭役及兵役基本消失,鼓励农商并重和藏富于民。该模式的推行(     
A.说明编户齐民政策顺应了历史潮流B.为新经济因素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C.反映了国家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强化D.深受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的影响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炀帝时期除租调以外,“盛修舆辇辂旌旗羽仪之饰,课天下州县,凡骨角齿牙皮革毛羽可饰器用,堪为蟹匹者皆责焉。征发仓卒,朝命夕办,百姓求捕,网罟遍野,水陆禽兽殆尽,犹不能给。”这种现象(  )
A.折射出税收范围的不断扩大B.反映了租庸调制难以继续维持
C.为社会矛盾激化埋下了隐患D.表现了自耕农租佃形式多样化
2024-01-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所示为1870-1948年,中国历次船钞税率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     
年月类别税率(每吨)单位
1870.12≤150吨0.1
>150吨0.4
1933.03≤150吨0.15
>150吨0.65
1945.10≤100吨15
>100吨65
1947.02≤100吨150
>100吨650
1947.11≤100吨1500
>100吨6500
1948.08≤100吨15000
>100吨65000
1948.09≤100吨0.01全国
>100吨0.02
A.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B.经济结构的变动较经济发展迟缓
C.不断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D.关税征收深受国内金融状况影响
7 . 在实行均田制方面,北朝和隋朝仅允许买卖桑田或相当于桑田的永业田,而唐代则不但永业田可以买卖,口分田在条件许可下也允许买卖。据此可知,在唐朝(     
A.均田制授田对象只是各级官吏B.土地兼并将影响租庸调制施行
C.均田制的实行抑制了土地兼并D.租庸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2023-12-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赋役政策演变简表

时间内容
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令各地进行人口和财产申报,编制黄册(户籍)和鱼鳞图册(地籍),规定“坐图还粮”和“按册籍以定差役”。
明朝宣德年间周忱创里甲银,“税粮之外,每石加征若干,以支供办(杂役),名‘里甲银’”。
明朝正统年间浙江、江西、湖广等省的部分税粮,按一两四石的比价,折收白银,叫作“金花银”。
明朝万历年间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
清朝入关之初下令编制户籍,仍称“黄册”,又立鱼鳞图册,作为征收赋役的依据。
清朝康熙年间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浙省近来各州县竞不从人起丁,而从田起丁”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下旨“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清朝雍正年间雍正元年(1723年),据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摊丁入地”“征派地丁银”先在直隶,继而向全国推行。
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2-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蔚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针对地方隐匿耕地数字、私占人口的行为,推行“度田”即令地方丈量耕地、核实户口,但未能严格执行,其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遭到破坏B.土地私有化发展趋势
C.地方官僚督办不力D.建国基础是豪强地主
10 . 史书记载,张居正在推行税制改革时强调:“条编(同“鞭”)之法,有极言其便者,有极言其不便者。法贵宜民,俱非通论,朝廷之意,未尝为一切之政以困民也。”由此可知,张居正的税制改革(     
A.注重因地制宜B.并未真正的实施C.服务人民大众D.增加了国家收入
2023-11-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