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徭役在中国古代变化比较大,秦汉时期强制性服役,隋唐可以纳庸代役,明朝一条鞭法后折银代役。这一趋势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B.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
C.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D.国家对农民控制逐渐松弛
2 . 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和人口数为依据,向人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成基本的制度叫赋役制度(也叫赋税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推行一条鞭法的背景及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2023-02-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所谓“编户齐民” ,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民,是谓“编户”。同时废除过去封建体制下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统统是国君的臣民,是谓“齐民”,总称“编户齐民”。这一制度(            
A.固化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差异B.是土地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C.有利于政府掌控人口征发赋役D.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确立的标志
4 . 明代后期,“一条鞭法”推行,黄册制度逐渐松弛。清代废止黄册制度后,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摊丁入亩”后,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户籍最终也永停编审。据此可知,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     
A.使传统户籍制度失去了财政的功能B.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
C.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促使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强化
2023-02-08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清军入关的时候,中国人口为5000万左右。到了康熙晚期,人口增加到7000万左右。乾隆末期,人口猛增到3亿。康乾时期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B.康熙皇帝取消了人头税
C.外来高产作物的推广D.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初赋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唐德宗以后改为“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以粮纳税,后者以钱纳税B.前者四季都征,后者夏秋两收
C.前者以地为准,后者以人为准D.前者以人丁为主,后者以财产为主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 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 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 田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 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如 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

——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根据材料观点,任选一个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17更新 | 170次组卷 | 34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18年,我国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将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将按月计算应纳税调整为按年计算,并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量划分等级的起点和止点的区间),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这一改革(     
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扩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C.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D.标志着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9 . 198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因为实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以往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些贡献。”由此可见,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     
A.顺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B.实现了个人收入的增长
C.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D.解决了贫富差距的问题
10 . 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前期,赋税的征发主要是依照人丁和家户进行的。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朝“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清朝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这说明(       
A.国家财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户籍服务赋税的功能被削弱D.封建人身束缚逐渐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