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杨炎规定,不分原住民和移民,一律按现在居住地立户籍,根据每家资产多少定出不同等级的户,确定应该缴纳的“户税”;再根据拥有多少土地,征收“地税”。除了“田亩之税”仍以谷物缴纳之外,其余各税改为以货币缴纳。这些改革措施(     
A.纳税时间趋向分散B.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C.确立全新财政制度D.有利农产品商品化
2022-11-27更新 | 578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朝官员顾起元认为:“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从明末开始,河南省已有太康、汝阳、正阳、新蔡、信阳等州县,先后实行丁随地派。明朝这一做法(     
A.使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B.导致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C.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不利于工商业健康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隋朝不仅实行“大索貌阅法”,即依据年龄和体态相貌核查户口,还实施了“输籍之法”,以划分户等并制定纳税标准。这些做法(     
A.阻碍了小农经济有序发展B.加剧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C.旨在控制人口并稳定财政D.反映了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2022-10-09更新 | 606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铭仁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唐中后期到北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税收数量折线图。其变化趋势说明(       
   
A.唐宋土地政策渐趋宽松B.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社会动荡影响农业发展
6 . 战国各国实行的授田制,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地对国有土地再分配的运动,土地一经授予,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到战国末,国家对土地只有行政管理权,农民上交国家的产品只具有赋税性质而不再具有地租性质。这说明授田制(     
A.允许土地使用权自由转移B.助推了租税开始分离
C.租税同源租高税低的特点D.重租赋而轻役的特征
7 . 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2-07-23更新 | 1970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唐建中元年(780年),国家实行两税法,当时和后世对此都有不同评价。有反对者认为两税法“赋不系于田”,而此前的租庸调制与“均田之法”相联系;赞成者则认为面对“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的现实(注:成指汉成帝,哀指汉哀帝),两税法是“不可易之法”。据此可知,这两种观点(     
A.相互对立导致唐国力内耗B.聚焦于田制与税制的关系
C.立足经济变革具有务实性D.完善了对税改弊端的认识
9 . 如表为明朝官方对常熟县人口的统计情况。据表可知,明朝常熟县人口统计表
年份
洪武四年(1371年)62 285247 104
永乐十年(1412年)66 327284 671
天顺六年(1462年)83 558367 600
成化八年(1472年)87 474381 577
成化十八年(1482年)87 474381 577
弘治五年(1492年)88 044381 577
A.专制统治导致了基层治理体系崩坏B.高产粮食作物引进促进了人口增长
C.重农抑商促进了社会环境整体稳定D.赋税制度调整使户口登记沦为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采用“一条鞭法”的税收政策,该政策的内容是清丈土地,将部分丁役摊人田亩,合并诸项杂役,条鞭征收,记亩征银。对此政策理解准确的是
A.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免征力役使农民减负
C.简化税制以杜绝腐败D.不侵犯地主官僚利益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