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好坏和产量多少征收差额赋税)“相壤定籍”(指按照土地肥瘠征收差额赋税)“与民分货”(分成征收实物地租)等新的经济政策。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齐国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
B.体现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反映了井田制已经完全瓦解
D.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
2019-05-0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 . 据记载,北魏末年在河北查出隐漏人口将近一半,东魏政府也查获逃漏户口60余万,而在南方,自吴至陈的300年间,政府统计的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这主要说明
A.南方统治区域逐渐缩小
B.南方的政局动荡难以统计
C.南方人口流失相当严重
D.南北方政治控制力的差异
2019-05-1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华文大教育联盟2019届高考历史第二次(4月份)模拟试卷
3 . 据史料记载,隋朝刚建立的时候,全国人口大约有400万户,2000多万人;开皇三年也就是建国第三年清查户口,立刻上升至将近700万户,4000多万人;20年后进一步增加到900万户,50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
A.江南开发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B.均田制推行导致地主庄园瓦解
C.朝廷为增加收入加强户籍管理D.封建经济发展急需大量劳动力
4 . 据历史记载,西汉户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大家”,”中家”,“小家”(或“细民”)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A.为豪强地主崛起助力
B.抑制地主的土地兼并
C.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
D.确立世家大族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          
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7 . 《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日鱼鳞图册。”下列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鱼鳞图册是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B.鱼鳞图册是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
C.鱼鳞图册是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D.鱼鳞图册是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
8 . 陕西西安出土了22枚银饼,其中两件錾文“洊安县开元十九年庸调银拾两”。“洊安县”位于今广州。《旧唐书》记载:成年男子每年需为国家服徭役20天,若不服役则可按每日三尺布帛折收,此即为“庸”。官府将所收之布帛,折变成金银等运往京师。据此推断
A.白银已成为国家通行的主要货币
B.缴纳布帛替代劳役曾经普遍实行
C.广州地区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
D.沉重的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9 . 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四年,智贾租得常田一亩,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据此可知
A.均田制已经瓦解
B.租佃制在全国范围推广
C.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D.经济生活中存在契约意识
10 . 有记载这样说道:“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小农经济的脆弱
B.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