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取消了关于储蓄存款利息免税的规定,并对储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个税。这一举措的出发点(     
A.推动世界经济发展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完善社会主义法制D.刺激消费和鼓励投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田赋方面)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时改为三十税一;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对财产总额征税“税民资”,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此外还有名目杂多的徭役。

材料二   唐朝实行租庸调制,针对21——59岁之御的茂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税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税役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相对于租庸调制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023-11-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赋税之变

材料一   如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注;这是唐朝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

材料二   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材料一“怀集庸调银饼”对研究唐代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4 . 在封建社会,收取地租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其基础是(     
A.农民没有劳动工具B.农民没有人身自由
C.封建土地所有制D.等级森严的君主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中后期,随着白银货币化、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政府征派的赋役也用白银征收:田赋用白银征收,称为折色银;以银代役,则称为银差。随后,这种征税方式推行于全国,称为(     
A.两税法B.租庸调制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2023-11-08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北魏实施均田制时规定:受田农民于“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且不得以田产为投献之礼;耕牛可以受田,但上限为4头牛。这些规定旨在(     
A.抑制豪强势力的膨胀B.推动北方荒地的开发
C.加速北魏政权的汉化D.打击北民南迁的现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至五代时期,纳税人还没有官方统一颁发的田赋完税凭证。北宋时期,纳税人缴纳田赋后,获得官方颁发的纸质凭证,称为“户钞”。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B.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
C.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国家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2023-10-26更新 | 507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奴牌为善而主欲免者,许之”,其身份介于奴牌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服侍自己的主人。这一规定,从长远看利于(     
A.促进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B.消除国家与主家间的矛盾
C.扩大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D.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9 . 1928年12月7日,国民政府决定,自1929年2月1日起,公布实施《国定进口税则》和国定税率,同时由外交部照会各国。《国定进口税则》平均税率为8.5%,比起协定税率提高许多。这一税则的颁布(     
A.表明中国已完全实现关税的自主化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说明国民政府已主导了海关管理权D.使中国摆脱了西方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中期后,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B.减轻了农民赋税承担
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