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灾疫频发,据统计时期具有灾疫664次,就这一地区空间分布而言,平丘地区比山岳地区频繁,其集中于旱灾、水灾、蝗灾等不同灾锅。南手由于两湖地区地形上四周高、中间低,地貌复杂,可以立体接近疫病发生的环境因素,而在明清时期,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产粮区,“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加上元末明初战乱和社会动荡,两湖地区很多地方遭到破坏。面对灾疫情况,统治者常会下诏自责,借此得到神灵怜悯,同时也会设立医局、赈济突民。地方官府也会施药、赈谷和捐棺,同时地方力量与民众会采取措施应对灾祸。

——摘编自《明清两湖疫灾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社会应对》

材料二   18401937年约100年间,两湖地区发生的较大灾疫有61次,这一时期我国处于寒冷起时段,以及在19世纪6070年代是汉口等沿江城市对外通商开放的时期,而且愈往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大了疫灾发作的频度。清末时期,政府遇到大的疫灾时,更多的是依靠地方上的士绅阶层进行救助。到了民国时期,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被提上了日程。就两湖地区而言,政府制定多项防疫措施,建立卫生警士制度。在疫情发生生之后,社会的中坚力量士绅在时疫的救治活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但这种施治并不能总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摘编自张云《18401937年间两湖地区瘟疫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湖地区应对灾疫的主要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湖地区灾疫防治的重要意义。
2022-04-1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所示为欧洲黑死病肆虐期间,部分自治城市所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定。这些规定
城市条例规定
图尔奈(今属比利时)感染瘟疫的死者要被立刻掘墓埋璀,“基坑要有1.8米深":葬礼从简,“哀悼者离开教堂后,不得在死者家中聚集”
皮斯托亚(今属意大利)“拒绝所有染病的人进入”,本城人也不得前住疫区,否则将遭受重罚:性畜屠宰和售卖的地方不可有烂泥或粪便
纽伯格(今属奥地利)(感染瘟疫而死的)尸体不得被埋葬在教堂墓地中,必须运到城外,放入“上帝之地”的公共墓地中
A.反映出市民抗疫的坚定决心B.凸显了教会的基层动员能力
C.体现了政府中央集权的加强D.不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4 年,《东方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面对瘟疫,最可靠的防疫举措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曰设传染院·一曰行隔离之法.一曰扫除法。这表明
A.建立近代卫生防疫成为共识B.传统卫生管理弊端显现
C.国民健康纳入国家施政要务D.积极的防疫观念已出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在伦敦鼠疫防治中,中世纪的宗教疗法不再受到青睐。医学界要求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建议民众重视卫生保健,节制饮食,并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疗病痛,为防止疫情扩散;英国政府在借鉴他国经验基础上,对患病家庭实行严酷的医学隔离。尽管地方政府做出很大努力,但由于各自为政,只关注地方利益,其推行效果整体不佳。1578年后,王室政府在御医桑多尔·迈尔尼的建议下编撰《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工作的管理。该政令先后在1592年至1646年期间多次刊印,作为政府防疫减灾的政策依据与工作手册,加快了鼠疫在英国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鹛《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成立于巴黎的国际公共卫生局和1920年成立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卫生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64个国家的代表于19467月在纽约举行了一次国际卫生会议,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194847日,该法得到26个联合国会员国批准后生效,世界卫生组织宣告成立。借助有力的政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把最先进的科学的医学知识应用于落后地区,只要当地政府愿意提供配合。

——苏静静、张大庆《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及早期合作(1945-194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卫生防疫取得明显成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建立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以来,以霍乱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在德国呈现频发态势。为此,德国政府于1876年成立了帝国卫生委员会,以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工作;1883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规定投保市民在生病期间可以获得免费的医疗服务。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贫富差距B.完善福利制度C.稳定社会秩序D.构建医疗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传统时代,政府几乎不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能。1910年,满洲里肺鼠疫爆发,清政府指派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伍连德博士赴东北防疫。伍连德通过调动军队、停运火车、严格防疫等一系列手段,迅速扑灭疫情。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考虑,1910年的东北防疫本质上反映了
A.清政府非常关注传染病的防疫B.中国政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C.近代的防疫制度得以正式建立D.清政府最为重视东北的防疫
2021-07-07更新 | 520次组卷 | 22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甲有完城旦罪,未断,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西汉元始二年,出现了疫病,汉平帝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这表明秦汉时期
A.疫病防治手段多样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疫病发生较为频繁D.采取了隔离救治的方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1月,美国医生迈纳发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刚参加第一次美国政府未能提高警戒,民众还沉浸在战争的狂热衷,大量士兵被派往战场。为不影响战局,各参战国大都实施媒体管制。英国的“战时机制”使此前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有医学刊物公开宣称“流感已全然消失”。8月,美军登陆地布雷斯特成为重灾区,流感病人占据着比伤员更多的床位。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也极为不畅,难以形成国际协调机制。至10月,美国死亡人数达20万。德国全年死亡160.1万人,其中军队死亡38万人,德国国内危机加重。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隔离传染源,关闭各类公共场所有城市甚至拒载未戴口罩的乘客。在严格管控下,大流感疫情于1919年渐趋消退。1920年,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其附属机构,这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大流感爆发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大流感爆发的影响。
9 . 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2020-07-11更新 | 4102次组卷 | 5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社会保障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疫病救治是其重要组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先秦前,我国就有了社会保障思想。商朝建立初期,实施了许多爱民、利民的举措;周武王时期,大力提倡爱民、保民主张,西周王朝还实施了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六项爱民政策。孔子在《礼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主张为政以德,建议君主爱护臣民,体贴民众。墨子提出“爱人者,必为人爱,恶人者,必为人恶——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摘编自郭亚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行为研究》

材料二   宋元时期,国家曾对瘟疫的救疗采取较为积极的政策,不过到了清代,国家政策逐渐转向消极,江南地区大多数明初建成的惠民药局多废而不用。面对瘟疫,更多的是地方父母官采取设局延医诊治、制送药丸、掩埋尸体、隔离病人、加强卫生管理等疾疫救疗措施。而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则更为积极主动的进行瘟疫救治,除了临时性的瘟疫救疗,社会还常常举办一些经常性的救疗活动。嘉道以后,江南日常救疗设施数量激增,并由纯粹的慈善机构逐步向经常、普遍的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设施演进。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当时人还丰富与发展了“卫生”一词的含义。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瘟疫救疗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