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2020年,中国需求侧、商品零售、服务消费均实现持续改善,民众的消费信心增加,引发了国际舆论热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刊文说:“中国正在走出疫情的阴影。”德国前副总理菲舍尔撰文称:“中国快速遏制住疫情并恢复了经济运转,成功战胜了挑战。”这表明
A.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形成
B.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者
C.欧美制度无法遏制全球疫情蔓延
D.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2022-01-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民国初年,河北省地方政府为应对频繁发生的瘟疫灾祸,设立了专门的卫生防疫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卫生防疫法规体系。但时人曾撰文对当时的防疫工作评价为:“盖徒手不足与病菌抗,秃笔无以作却病符。”这一评价主要说明了当时
A.防疫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B.民众未意识到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C.地方政府的防疫措施出现了重大漏洞D.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窘境与无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的西欧,瘟疫频发,包括神职人员在内的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严重冲击。面对疫病肆虐,基督教会束手无策,宗教医学毫无成效,使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产生怀疑,动摇了对基督教的信仰,削弱了宗教医学的社会基础,促进了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成长。这个时期,为追求现世幸福,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重视医生建议,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也由原来讲求抽象思辨的自然哲学病理观向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在英国,宗教改革打击下教会政治、经济基础被铲除殆尽,宗教医学存在基础瓦解。社会政治环境与观念文化的发展变化,推动了英国防疫对策的转变。英国政府以非宗教手段防控瘟疫-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物件消毒、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尽管有信徒对措施进行抵制,但它依然为政府强行推行,而传统宗教疗法几乎被完全抛弃,世俗医学大行其道。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的防疫对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变化趋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 时代精神体现于社会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历史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它集中体现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崇伦(1927—
2002)
1949年8月入鞍钢轧辊厂当刨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车间副主任、鞍钢双革办公室副主任、鞍钢工会筹备组主任等职。他是“一五”计划时期的革新能手,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吴仁宝(1928—
2013)
20世纪80年代初,吴仁宝就提出,华西富了,要看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的诺言。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非凡胆略和宏大气魄,带领华西人民高举旗帜、开拓进取,走出一条符合华西发展的康庄大道,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示范
钟南山(1936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根据材料并选择三个人物中的一位,谈谈你对他所代表的时代精神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争与疫灾叠加的兵疫灾害对人类危害巨大。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宋元、明代、清代)兵疫灾害时空分布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龚胜生等《中国历史时期兵疫灾害的时空变迁研究》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兵疫灾害信息,并据此说明与此对应的历史时期。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管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14世纪黑死病横行欧洲时,部分医生佩戴鸟嘴面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疾病的传播。
19世纪末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之后,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结果大幅度减少了伤口感染率,口罩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开来。
19181919西班牙流感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口罩成了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
1952长期的污染以及高气压滞留导致伦敦大雾围城,伦敦人染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肺部疾病,口罩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1世纪初2003年中国“非典(SARS)”期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此后,除了防毒、防霞、防过敏、防病毒之外,各色各款的口罩还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与耍酷的.工具。

——据欧阳晓黎《口罩从历史中来》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30更新 | 947次组卷 | 1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中后期,为遏制天花蔓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有效降低了天花的危害,但不少议员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20世纪初,在天花威胁逐渐减小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实施“真诚反对”者免除接种义务的政策,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A.疫病防治成效有限B.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
C.政府权力极度膨胀D.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
2021-04-01更新 | 627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公共卫生问题的严峻,英国人“自由放任”的思想在渐渐改变。1848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案)。该法案第11条规定,在中央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以监督法案的施行;第12~31条是关于地方卫生委员会的构成、权限和工作机制等各方面的内容;第177~141条是关于公共卫生税的征收和税率的制定、公共工程修建的若干手续等补充说明。该法案实施后,在一份对工业城镇工人阶级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抽样地区工人死亡率从1842年的30%下降至13%。

——摘编自蒋浙安《查德威克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立法及改革》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832年和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部分)。


时间改革内容
1832年在城市选区,凡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年净值在10英镑以上者,均有选举资格……在郡选区,凡执有弹劾公薄而获得的土地或产业之产权,其年净值不少于10英镑者;……原定租期在20年以上者,其净收入在50英镑者,均有选举资格。
1867年在城市,凡缴纳贫民救济金的房主和每年缴10英镑以上房租,定居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均有选举权;在农村,凡每年在石油土地上的收入达5英镑或缴纳12英镑租金的佃户均有选举权。

——摘编自阎海云《略论英国议会的改革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案》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1832年议会改革相比,1867年议会改革的进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时代背景。
2021-02-05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媚神祇。西汉元康二年宣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东晋葛洪著《肘后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痘接种法。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

材料二   与中世纪相比,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呈现明显世俗性特征。在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年在位)前,英国深陷内乱,中央政府无力应对疾病,防疫措施很大部分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经验。为应对1665年大瘟疫,尽管有信徒对防疫措施进行抵制,伦敦市政当局强制推行诸多措施来防控疫情扩散。后来英国王室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三   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表示:“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多家海外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快速、高效、有力。德国《世界报》网站刊文指出:“面对紧急形势,中国制度发挥出巨大效力。”

——摘自《人民日报》及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影响近代英国防疫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大小灾疫不断,“疫者连村或尽” 。朝廷规定“灾伤去处,有司不奏、极刑不饶”。大疫期间免除灾区官员朝觐考察,并“命户部遣人抚视”。根据灾情多综合运用施粥、煮药、助葬、发放钱粮等方式赈济。资金除地方起运的赋税可存留外,还可启用救灾仓储资金,皇帝发内帑银,以及鼓励民间富户出粮、出资等。国家设惠民药局“以救荒疫”,一些济世救时的医生也施医送药,并建议百姓“静坐简出”、勤扫秽物。出于对瘟疫的恐惧,官民常会以祈神、驱鬼和祭祀等方法来祈求平安。人口大量死亡和流动带来田地抛荒,官府疫后多查断荒田,招集流民,给以牛具和种子,督劝耕垦,并免除赋税积欠。但靠人口优势支持的传统农业恢复非常艰难,大量官员死亡或避灾使得政府不能正常运转,救济难于保证。

——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仅有9个妇幼保健院和11个专科防治所。当时,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各种地方病。为了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领导,1949年11月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的卫生防疫工作。1951年向苏联学习建立了城市职工医疗保障体系,此后,覆盖人群与享受水平不断扩大和提高。面对资本稀缺、人才匮乏的约束条件,新中国非常注重卫生政策和卫生体制的本土化创新,提出了“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城市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完善、爱国卫生运动有序开展的背景下,政府开始关注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问题。1965 年毛泽东作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卫生工作的重点开始转向农村。

——摘编自傅虹桥《新中国的卫生政策变迁与国民健康改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救灾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层次性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结合以上古今防疫抗疫斗争的史实,总结从中得出的重要启示。 .
2020-07-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