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自古便饱受疫病之苦,同时在几千年的抗疫史中总结了许多抗疫的经验,对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述论》

材料二   随着疫情的频发,从民间到官方皆竭力治疫,但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效果有限,直到清末才略具规模,民国时期较有进步。据1911711日上海《时报》载,当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皖北灾后患疫百姓众多。在上海华洋义振会会长福开森的号召下,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就诊者纷至沓来,一时应接不暇。该会除施医外,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米,并备牛肉干、牛奶等滋补之品,以助患者速愈。民国初期,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慈善团体、民间社团每年均成立时疫救治医院,有上海时疫医院、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

——摘编自周利成、左力《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隔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
2022-12-1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重庆旧时有“三间房子五条沟,溺池、厕所遍街有”的谚语,环境卫生极差,加之气候温暖、雨水颇多,致使霍乱、疟疾、天花、麻疹等疫病终年不断,并时有周期性的疫病大流行。由于长期受到国民党妖魔化宣传的影响,部分群众对于人民政府推行的政策和措施不积极配合甚或有意疏远。1950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组建了自上而下的防疫领导组织机构,为疫病防治提供了组织保障。广泛建立起点、线结合的疫情报告网,为重庆应对突发性疫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发现疫病的地区实施严格管制并及时对病患进行隔离,各公私医院腾出或增设病房,专门用于收治病患,而且在疫情防控期间,疫区民众不得随意聚集和交往。同时进行了城区、郊区民众饮水的漂白消毒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公共卫生运动,即大规模疫病的免费预防注射、种痘和清洁大扫除,辅以疫区隔离治疗、交通检疫的“治疫”措施,防疫与“治疫”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鲁克亮、李晓朋《1950-1952年重庆防疫网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庆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总结重庆市人民政府成功遏制疫病的蔓延和流行的行动特征?你会怎么评价?
(2)今天面对新冠的肆虐,我们可以从历史防疫行动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2-05-1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肆虐成灾。1848年,英国创设了中央卫生管理机构——卫生总署,以全面介入社会公共卫生管理事务。然而,地方政府以侵犯自由和罔顾地方实际为借口,使得卫生总署的政策很难贯彻到地方。1857年,卫生总署被撤销。1858年,《地方政府法》正式赋予了地方政府清理污染物、建造公共浴池等解决当地公共卫生问题的诸多权力。1871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事务部法》,英国政府合并了济贫法委员会、内政部等涉及卫生管理事务的各类机构,将其职能归并到新成立的地方政府事务部,统筹负责地方政府涉及卫生健康问题的各类事务。这样,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建立。同时,法国、美国等国家在公共卫生问题治理上都受到了英国的影响。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被纳入社会福利事业范畴,由联邦政府的卫生机构负责。地方政府在医疗应急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地方保护主义风气等因素塑造了“公共卫生联邦主义”,即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配合联邦政府来解决医疗补助、健康教育、卫生规划等方面的事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本地区利益为由拒绝配合联邦政策。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从“政府统治”向“多元治理”迈进,政府依靠市场机制,利用多元主体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依赖市场制度的弊病是,公共卫生资源和服务质量会因社会的贫富差距出现分化。同时,美国种族主义根深蒂固,有色人种难以享受与白人等同的及时治疗、低价消费处方药等卫生服务权利。卫生不公平的“痼疾”使得美国公共卫生治理困难重重。

——摘编自王聪悦《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沿革、经验与困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建立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政策的变化。
4 . 疫病防治关系民生福祉,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1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数,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至于对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材料三   191012月,鼠疫在东北大流行,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清政府派医学博士伍连德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为弄清楚病因,伍连德通过病理解剖染病死尸,发现了罪魁祸首——肺鼠疫,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伍连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病人,就立刻送到防疫医院,还要用生硫黄和石炭酸给病人待过的房屋消毒,他克服重重阻力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抽调士兵进行交通管制,还设计了一种成本极低、易推广使用的简易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置一块吸水药棉(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东北鼠疫,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科学手段有效遏制疫情的成功案例,也是人类历史上依靠科学手段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

——摘自《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伍连德对控制东北鼠疫做出的贡献,综上,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面对城市化加速,城市环境恶化,传染病威胁与日俱增,公共卫生改革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67年,圣路易斯出现了由市长、监察局长和医生组成的卫生局。1871年,组建卫生监督部队,负责对传染病、卫生标准、牛奶质量以及传染病防疫等进行监督。自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专门负责街道保洁工作。除设置专门的机构以外,1887年,福莱斯特垃圾焚烧公司与密尔沃基签订合同,负责城市垃圾的收集与焚化工作。由数万城市儿童组成的“青年街道清洁联盟”在改善城市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

材料二 清末传统卫生防疫机制已无力应对频繁的大疫,租界的示范效应则为华界卫生变革带来机遇。如表是晚清部分卫生防疫大事。

时间机构/规章意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卫生局《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中国地方施行卫生行政的序幕
光绪三十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之始
宣统三年(1911年)《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中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
宣统三年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
宣统三年民政部防疫学堂培养专门防疫人才

——据李孜沫、陈丹阳《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卫生防疫机制构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022-02-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   在十五世纪之前,天花大本营局限在欧亚大陆、西非、北非,以及一些毗邻地区。十六到十八世纪,每隔十几年,美洲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天花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5%—30%,最终导致美洲许多地区的印第安人的人口长期下降。有学者指出,“虽然欧洲人带给新大陆的第一种疾病不得而知,但记录最好的疾病是天花”。北美洲的天花疫情于1518年首次爆发于艾斯帕尼奥拉岛的非洲黑奴中,很快病毒便蔓延到整个加勒比海地区,1520年传播到墨西哥,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二   1831,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疫情在北美洲蔓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时间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暴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英国王室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防疫工作。为了防控疫情扩散,英国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措施,同时采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理病痛。尽管有信徒进行抵制,但政府依然强制推行。英国的防疫不仅来自欧陆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专业性建议,是多方面智慧的结晶。在各方努力下,英国的防疫措施加快了瘟疫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材料二   1910年中国东北发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烈性肺鼠疫。清政府立即成立了京师防疫局和东三省各防疫机构,出台百余项法规,要求各地区必须逐日向上级机关详细呈报疫情,同时任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通过解剖疫尸,证明此次鼠疫为肺鼠疫,主要通过呼吸飞沫在人际传播。他采取隔离诊治、注射抗鼠疫血清、对公共场所实施污染源整治及清洁消毒、疫尸火化、推广使用口罩等措施。面对疫情,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多能参与募捐。19113月,东北鼠疫全部消灭。庚戌鼠疫的成功防治,为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机制的形成和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构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摘编自焦润明《庚戌鼠疫应对与中国近代防疫体系初建》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卫生防疫措施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防疫成功的原因其历史意义。
(3)综合材料,指出近代中英两国成功防疫对现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125年冬天,洛阳暴发了大疫,朝廷在十二月的诏书中说是因为“阴阳不和”导致“疫疠为灾。”第二年即公元126年正月甲寅诏中又说:“奸慝缘间,人庶怨读,上干和气,疫疠为灾。”……“冬十月丁亥,司徒朱伥以疾疫罢”,企图以此达到消弭疫灾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祖亮主编《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疫灾分布的时空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汉代疫灾应对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021-04-23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小口罩,大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西方医学界为了抵御霍乱、黑死病等传染病,发明了乌嘴面具,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疾病传播。1897年,德国医学家米库里兹提出医务人员手术时应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纱布口罩,这是现代意义上的首款医用口罩。真正让口罩从外科医用器械走向大众生活的是一战时期的西班牙大流感。1952年,英国伦敦被浓雾笼罩,口罩成为人们对抗工业污染的必需品。1960年代,无纺布口罩技术诞生,1970年美国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推动了现代口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编自卫夕《口罩简史:人类的呼吸防护是如何进化的?》

材料二   口罩自问世以来,其颜色、款式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口罩已完全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变得愈来愈多样化和个性化。口罩不再只是医用,而是实现了“跨界发展”,成为时尚设计、绘画创作、文学创作、影视制作中的重要元素。“遮住一部分面容”成为人们审美和情绪的一种表达。

——摘编自周凯、高福进著(口罩文化史:病毒、符号与身份建构》

材料三   20203月至12月,中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涉及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亿元其中出口了2242亿只口罩,相当于为中国以外的全球每人提供了近40只口罩,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保障。

——摘自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口罩发明与应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口罩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口罩大量出口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疫病和灾难的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崇桢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有一个统计数字,这场大疫夺走20万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当时的人口在80万—100万,也就是说,每四到五个北京人中,就死掉一人。明末大鼠疫流行与当时气候异常、灾害频发紧密相连。明朝末期是气象学上所谓的“小冰河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遭到了持续干旱和低温的侵袭。史载,万历十年、十五年、四十五年,都曾发生瘟疫。也都是大旱之年。崇祯十四年之后,是连续四年的大旱,瘟疫也一直延续到明朝的灭亡之后。旱灾发生后,灾民们会四散逃荒,使得瘟疫也随之四处扩散,而像北京这样的都城,一旦感染瘟疫。又会随着它向外辐射的条条官道,把病菌传到帝国的四面八方。这还是在不打仗的情况下。一旦旱灾、瘟疫和战争同时出现的时候——这正是明朝末年的情形—这个社会就开始崩溃了。

——摘编自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战争与和平一中国的环境与社会变迁(12301960年)》

材料二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大鼠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旧大陆病菌在美洲传播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病菌传播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