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1 道试题
1 .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2021-05-15更新 | 28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三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王安石变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采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对于京都库藏支存定数,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发运使有权了解核实,使能"从便变易蓄买",存储备用。这一做法旨在
A.打击商人的远程贸易行为B.减轻农民运输负担,增加收入
C.解决南北经济不平衡问题D.调剂物资供应关系,平抑物价
3 . “尼罗,尼罗,长比天河。穆罕默德·阿里崛起,雄心勃勃。横扫障碍,锐意改革。为建帝国,大肆侵略。对外扩张,终尝苦果。”该诗歌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A.穷兵黩武,耗尽国力B.野心勃勃,专断蛮横
C.列强侵略,国弱亡国D.自然灾害,尼罗泛滥
4 . 教会提出“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的目的是:(     
A.维护封建王权B.针对新教的冲击,维护天主教的权威地位
C.谋求基督教的统一D.使教会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
5 . 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试扼要指出双方在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
(2)分别说出中国和希腊雅典所进行改革的性质。
(3)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却惨遭不幸,导致中国改革家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改革家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2021-04-1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对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改革内容都涉及到军事方面B.都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
7 .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2021-04-17更新 | 325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9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B.畜牧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2021-04-15更新 | 500次组卷 | 91卷引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村社制度仍然严格限制农民自由流动,这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农民暴动、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此起彼伏。1906年斯托雷平上台进行改革。首先,他镇压革命,并以杜马为招牌,维持沙皇反动统治。其次,推行土地改革:废除村社制,确立农民土地私有制;同时向远东、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移民。除此之外,他还广泛建立农村学校,使农民接受教育;建立以地方自治为原则、能够保证土地改革顺利进行的地方管理体制。改革使俄国的煤产量增长了121%,棉花加工量增加了62%,国民收入增长了78.8%,人均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他试图通过经济增长以稳定秩序来换取人们的支持,然而事与愿违,改革最终因斯托雷平遇刺身亡而告终。随后,俄国进入了新的革命和动荡时期。

——摘编自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概括斯托雷平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托雷平改革的特点及其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