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8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
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
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
2021-05-05更新 | 1018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发照会提醒英国的内阁:“根据《门罗宣言》,美国总统有权利也有义务调解英属美洲殖民地的纠纷。”这个严正声明引起了英国内阁成员的哄堂大笑。这一政治现象折射出
A.英国殖民霸权地位遭受挑战B.英国无意干预拉美独立国家事务
C.美国意图争夺欧洲霸权地位D.美国经济相对于英国的劣势明显
4 . 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A.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B.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D.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5 . 中国政府发布布告:“自去年九月,德意志、意大利与日本订立三国同盟以来,同恶共济,已成一侵略集团……最近德、意与日本竞扩大其侵略行动……中国政府与人民对此碍难再予容忍。”该布告
A.出自《自卫抗战声明书》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表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D.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背景下发布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