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京师大学堂的置废颇为曲折。甲午战争后,改革求变呼声起,光绪帝下旨兴建京师大学堂,工部尚书孙家鼐负责筹备工作。1898927日,“在孙家鼐上奏筹备方案之后,光绪帝面见各军机大臣,对此没有进行太多的讨论,大学堂筹备被搁置”。1898126日,上谕今“各直省添置学堂,实力举办”,“着由户部筹定的欺,按年拨给京师大学堂,以崇体割”。12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办。

189956日,因御史参奏京师大学堂“靡费过甚,请饬归并删除”,清廷要求孙家鼐对其整顿。717日,上谕批准孙家鼐因病续假,由吏部左侍郎、大学堂总教习许景澄“暂行管理”大学堂事务。1900420日,许景澄上奏,称大学堂开办以来,图书、仪器购置费用在常年经费动支,未动用20万两开办经费,呈请缴还此款。适逢“庚子事变”,他再次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并说:“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79日,该折获准。

1901914日,清廷颁布兴学上谕:“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1902110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复办。

——摘编自蒋宝麟《从京师大学堂到学部:清末中央教育财政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曲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识之士对待“西学”和“中学”态度转变的历程。
2021-12-27更新 | 3440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子贡问孔子:您说过只有丧失德行的人才去求神问鬼,如今您为何这么痴迷《周易》呢?孔子答日:“(祈求)百占百灵那是百姓的事。我所好的是,易道、礼和仁啊。”孔子读过《周易》后,对古代经典,包括《周易》进行梳理修订,成为儒家“六经”。据此可知,孔子
A.具有一定的唯物论思想B.辩证看待西周制度变革
C.深受西周礼乐文化影响D.鼓励学生大胆挑战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3年8月3日,美国国务卿致电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洛奇,强调关于朝鲜问题的政治会议“应该是朝鲜战争交战方之间的双边会议,而不是包括中立国家在内的圆桌会议;会议应只讨论朝鲜问题,事先不能认同讨论其他问题的可能性;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韩国参加会议”。这说明美国
A.强调以多边主义协调朝鲜半岛分歧
B.认为韩国的合法权益遭到严重破坏
C.力图限制苏联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
D.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朝鲜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要想世界永久和平,必须有一个新秩序,不应再用老一套的外交方式来解决战争问题,战胜国不应要求割地赔款,应该废除秘密外交,应该通过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来创立新秩序。威尔逊的提议
A.使美国攫取了世界政治霸权B.维持了持久的国际和平
C.有利于集体安全机制的建立D.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萨尔本是德国的一个省份,是德国的重要重工业区之一。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将萨尔从德国中划分出来归国联管辖。1935年国联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萨尔未来将归入德国还是法国,90.3%的公民投票支持萨尔回归德国。1935年1月17日,经国联理事会批准,萨尔重新回归德国。这一事件体现的国联原则是
A.民族自决B.大国一致C.委任统治D.集体安全
6 . 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交通枢纽的会战中,苏联红军本着“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在那里”的精神,与纳粹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次会战成为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之战,被称为“红色凡尔登”。该战役的胜利
A.导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B.使苏德战场形势发生根本性转折
C.打破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皓东(1868-1895),生于广东香山的一个商人家庭。他明辨事理、刚强不屈,自幼与孙中山交好。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回国,两人交往更加密切,陆皓东接受了许多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90年,陆皓东自上海南下,往返于香港、广州,探求革命救国途径。1893年,他与孙中山等人在广州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决定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1895年,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开始策划武装起义,计划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陆皓东亲自绘制了起义所用的军旗,并在广州协助指挥调度。后起义计划泄密,陆皓东为销毁革命党人名册而未能及时撤离,在指挥机关被捕。面对清朝官吏的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慷慨陈词:“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遂英勇就义。

——摘编自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皓东走上革命救国道路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陆皓东在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
2021-11-09更新 | 329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福建历史高考真题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皇之治”大事简表(部分)“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
开皇元年,行三省六部制。.
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定州县二级制。
开皇五年,诏令全国检括户口。
开皇七年,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
开皇九年,平陈,免陈朝旧境十年赋税。
开皇十二年,遣使均田。

—据《隋书》等

康熙十五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三年,巡视黄河。
雍正二年,行摊丁入亩,整顿保甲制。
雍正十年,设军机处。
乾隆元年,设特科取士。
乾隆三十八年,始修《四库全书》。

—据《清史稿》等

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世纪60年代,英语逐渐取代荷兰语,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使用的主要西方语言。1867年后,日本对词典的编纂渐趋重视,出版了大批高质量的英日、法日、俄日、德日等词典。这表明,日本向西方的学习
A.以文化交流为主要途径B.以外语学习为重要内容
C.受到了欧洲列强的牵制D.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
10 . 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也先后成立。随者政治形势的变化,在袁世凯的指使下,黎元洪、梁启超等人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为进步党,以期与国民党抗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
B.民国初年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D.民国初年政党制度在中国开始形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