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

(文件)包括六点政治要求:第一,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均有选举权。第二,全国应划分为居民人数相等的300个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人数相等的议员。第三,取消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及其他任何限制。第四,国会一年改选一次。第五,实行秘密投票。第六,每个议员都领取薪金,数目为500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于哪个文件?参加起草的是什么人?
(2)归纳材料信息,它主要反映了无产阶级的什么政治要求?该文件有何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种神圣而不腐坏的,和我们有缺陷的世界是不同类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牛顿革命”。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所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层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因而在起正面作用的同时往往也会造成种种负面后果。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牛顿的科学成果对欧洲思想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州区)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唐玄宗即位后,任姚崇为相,姚崇趁机提出向玄宗提出国家治理的十条意见即《十事要说》,主要包括:一、武后执政以来,以严刑峻法治天下,能否施行仁政;二、青海边界已没有反复被扰的灾祸,你能否不再贪图边功;三、能否对宠爱的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四、能否不让宦官参政;五、能否在租赋之外不收大臣公卿的礼物;六、能否不任命亲属出任公职;七、能否以严肃的态度和应有的礼节对待大臣;八、能否允许大臣们“批逆鳞,犯忌讳”;九、能否禁止营造佛寺道观;十、能否接受汉朝王莽等乱天下的经验教训而禁止外戚内宠专权。

姚崇的十条意见,是针对他所经历的武则天、中宗和睿宗当政以来的政治弊端而提出,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唐玄宗以一句“朕能行之”而悉数采纳,并委以大权,由此奠定了“开元盛世”的重要基础。毛泽东称称赞姚崇“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参考《新唐书·姚崇传》《百度百科·姚崇》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姚崇《十事要说》的特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姚崇《十事要说》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2022-06-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一元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富国强兵”。商鞅认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只能是“刑赏”,而其中“赏”的内容和对象也必须是绝对单一的。在“赏”与“刑”之间,“刑”又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应该单一地采用重刑。使“重刑”明确化、系统化的最佳手段是建立“法”。采用单一的重刑手段,而其直接对象只能是活生生的、复杂的人。他主张用强制手段使百姓成份绝对单一化,其次是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的进一步彻底单一化。商鞅一元化思想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过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其思想是以“外儒内法”为基本特征的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晓《“单一”而非“多元”:论商鞅思想的一元化》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一元化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一元化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咸同之际(1850——1875),是晚清财政体制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关税所入仅存虚名”,中央政府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起初被动默许地方自行筹措军饷,后来却主动督促各地督抚“无论何款,赶紧设法筹备”。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晚清政府也曾试图将下放的财权收归中央,却使得地方财权进一步扩展,终使财权下移之局呈不可逆转之势。各种洋务企业的开办,地方掌握和控制了新的财源一官业盈利,随着洋务局所的增加,所需人员增多,督抚的用人权也延续下来,以省为单位的经济体系、财税体系、军事体系、外交体系逐步形成,地方事权的扩展成为财权下移的一股推动力量。此外,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晚清财权的下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蔡国斌《咸同变局与晚清财权下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同时期中央财权下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咸同时期中央财权下移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钱伟长(19122010年),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钱伟长长期从事力学研究,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了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他还开创了全国现代数学与力学系列学术会议,开辟了理论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钱伟长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应用数学与力学论文集》(1980年)等共约300余万字,还担任5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和一些国内学术刊物的顾问,创办了《应用数学和力学》刊物,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著有《广义变分原理》(1985年)等,合著有《弹性力学》等。钱伟长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摘编自邓艳玲《“力学之父”钱伟长》


(1)根据材料,概括钱伟长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伟长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北约军队跨洲部署、跨洲机动,传统的前沿与纵深、前方与后方的界线基本消失,天空界线被打破,战争时间仅有78天,作战行动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传统的兵力兵器密度标准失去现实意义,战略指导对战争行动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北约每次空袭均由战区最高指挥官决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南联盟看作在欧洲彻底铲除共产主义和实施东扩战略的主要障碍,也是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势头有新发展的表现,必然对多极化进程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摘编自秦思《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材料 陆费逵,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陆费逵少时受私塾教育,后自学成才,19岁开始撰写著作。1908年,他因才华出众被聘任为商务印书馆编辑。武昌起义后,陆费逵建议商务印书馆编写适应革命形势的新教材,但未被采纳。1912年元旦,他在上海成立中华书局,迅速出版发行了宣传革命和民主共和的“中华教科书”,一时间风行全国,几乎独占市场。在出版教科书的同时,中华书局还出版杂志、编纂辞典、整理出版古籍。陆费逵善于识人、讲究信用,赢得了文人学者的大力支持,因此出版物质量上乘,在当时的文化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九一八事变后,陆费逵又创办《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等杂志,激发民众爱国思想,鼓舞民众抗日斗志。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书局迁往香港。1941年7月,陆费逵在九龙病逝。

——摘编自陈远《陆费逵与中华书局》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费逵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费逵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0-06-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总体投入和专业技术教育赶不上医疗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张;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影响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从1985年开始,伴随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步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医院由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机构转变成基本上自负盈亏的营利性组织。由此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等等。在总结第一次医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新一轮医改拉开了帷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宗明义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新医改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使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制定保障国民健康的基本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全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和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建立全民参与、全民享有的健康保障体系。

——摘编自吴丹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80年代医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一轮医改的特点及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致仕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但仍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清代官员通常以七十为致仕年龄,官员年届七十或在此之前一般都要奏请致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清代官员的致任年龄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官员虽年龄致仕,但屡请致仕而不许或明令不准致仕,故常有“老而不休”的现象。官员自愿致仕称为“告休”“乞休”“乞骸骨”等,官员被朝廷强制致仕则称为“勒休”。无论哪种致仕方式,都应得到皇帝的允许,获皇帝批准后才能离任。官员致仕后基本都能享受一半以上的俸禄,保证了晚年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使许多年过七十和体弱多病的官员及时退出官场。同时,清代也把致仕作为淘汰平庸官员的一种措施,如有的官员被参奏,情况属实,皇帝就勒令其致仕。清代致仕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久仕不退,二是已退复仕。其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晚清吏治更加腐败,卖官鬻爵成风,官场风气恶劣

——摘编自姚舞艳《试论清代官员的致仕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致仕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致仕制度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