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初年,十万宋军驻屯川陕前线,军需供应仰赖四川。赵开受命总领四川财赋,针对官营酒业一直存在的贪污腐败、收益低微和民营酒业的偷税漏税等问题,于1129年改革酒法,实行隔槽酒法。废除原来的国家专卖和扑买制(即官方采用自由投标的方式,将官属酒坊的承包经营权交付于出价最高的人),改由官府设立隔槽酿酒坊,由政府提供酒曲和工具,听由酿户输米自行酿酒。隔槽酿酒坊之外的酿卖皆为非法,严令禁止。政府只按酿户输米之多少收税(其他环节不再收税),酿酒的数量,并无限额。官方只需提供酿酒场所,不用追加投资,不需要提供原料和人手,任何人只要纳钱就可以在官方的组织下,利用官方的隔槽等设备进行酿造。隔槽酒法首先在成都府路推行,而后推广至四川全境。

1137年,四川财政岁入中,酒税一项独占近1/5,号称四川财政第一支柱。它有力地支撑着川陕的抗金斗争。赵开酒法后因实行摊派、强制的生产方式,“民不堪之”,被扑买制取代。

——据杨倩描《赵开酒法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赵开酒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开酒法改革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天皇制——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政体来体现。日本自古至今,其国体经历了奴隶主政权、封建领主政权和资产阶级政权的阶段,但其政体表现形式——天皇制却延续未变,天皇制因此成为日本政治的最大特点。日本天皇制经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及现代天皇制的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并据此指出该宪法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治的最大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形成原因。

2018-04-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大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的。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元首;拥有裁决法律、拟定法律的权力;军队归天皇统帅,议会是对天皇负责的附属品;内阁的组成由天皇决定。”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进行了又一次民主化改革。天皇被迫宣布了“神格否定宣言”,第一次把自己降为“人”,这对日本人民在精神上是一次大解放。新颁布的《日本宪法》规定,“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的立法机关”,“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引自《日本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日本两次民主化改革的不同点。

(2)日本在19世纪末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当今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7-04-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毕业班高考(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

5 .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封建的学者把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根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在经济领域的措施。王安石认为这些措施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美意”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唐玄宗即位时精勤于治,在吏治方面革故鼎新,兴利除弊。为整饬吏治,玄宗对监察制度加以改革并发展。御史台发展出殿院、台院、察院。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台院设侍御史6人,职掌推荐、弹劾等事。殿院设殿中侍御史9人,监察对象是包括丞相在内的殿廷百官的活动,维护朝廷礼仪秩序。察院设监察御史15人,职掌是分察百官,巡按州县。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陈洪权《论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时期御史台的职责,并归纳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并简析唐玄宗推行这一改革的作用。

2017-06-12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一面须将农工商各实业已办者,实心保护;未办者竭力提倡,以培元气。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lou zhi,比喻国家利益外溢的漏洞),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亦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张謇全集·政治》
材料二   予之计划,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盖此皆为实业之利器,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屯集之利器,则虽全其(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亦无由发展也。
—— 《孙中山全集》
(1)据以上材料,归纳张謇、孙中山的不同经济主张,并说明理由。
(2)谈谈你对他们经济主张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佛教东传,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初始之时,佛教与汉代盛行的黄老思想认同,有化胡之说;至魏晋时,佛玄合流。然而,这时期的佛教比较注重繁琐的章句解释和经院式的研究。到了唐代的惠能才把佛教从繁琐的章句中解放出来,把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变成对现世生活的重视,把心外佛变成心内佛,显扬大众化、平民化的禅宗,才确立真正中国的佛教。惠能首先推翻了佛祖的权威,打破了外在的偶像崇拜,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就可成佛。……其次强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反对向传统的经典学习。

——《惠能的佛教革新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一番大革命。若把西方马丁路德们的宗教革命来与相比,我们不能不说毕竟是中国禅师们高明些。六祖(惠能)平日教人,并不看重念佛诵经,更不喜欢习禅打坐,也不教人出家修行,只把人心的知见,完全从外在、他在的对象中越离,而全体回归到内在、自在的纯粹知见即心本体上来。

——钱穆《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宗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禅宗与路德新教的共同点。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旧金山和约》规定,“将日本人民在制造上、打捞上及其他工作上的服务,供各该盟国利用,作为协助各该国修复其所损害的费用。”吉田茂内阁外相说:“赔偿,应该作为政治问题来解决。”1954年,日缅签订协议,日本在10年内向缅甸提供价值相当于2亿美元的实物和劳役赔偿,每年提供500万美元的经济协作,同时规定在日缅共同经营的实业里,日本要持股40%,日缅实现了经济政治关系正常化。1956年5月,日菲赔偿协议签订,日本拟以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形式在20年内向菲律宾支付2.5亿美元的民间借款,是年7月23日,日菲赔偿协议生效时,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苏哈托执政时期,日本对印尼援助总额为32250万美元,其中包括贷款和赠款250万美元,印尼对华关系逆转,掀起迫害华侨和反共高潮。日本的机械、化肥、化学品等工艺品涌入印尼,日本资本侵入印尼的农业、石油、渔业和制造业各个部门。日本所需的燃料和矿物性原料许多来自东南亚国家,如锡及锡合金占同类资源进口的96%,天然橡胶为98%。日本首相岸信介说:“日本是亚洲的日本……作为其代表去和美国握手,就会给日本增添光彩,也会给整个亚洲增添光彩。”
——摘自《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归纳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经济赔偿的影响。
2015-03-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期第六次月考文综试题历史试卷
2024·四川泸州·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文帝在位时期,认为既有的法律不完善导致奸吏任意出入人靠、于是“诏中书令高闾集中秘书官等修改旧文,随例增减”,他本人更是直接参与了法律的制定。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孝文帝下诏:“其五族者降止同祖,三族止一门,门诛止身”,北魏特有的门房之诛被废除。孝文帝认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孝文帝时期建立了中华法系很有特色的制度:存留养亲制度,即犯有死罪的人、在其尊亲属尚在又无人供养时,允许该人奉养至其尊亲属死亡,然后再执行刑罚。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也仿照汉族实行俸禄制度,“给百官绢粟有差”。随后将法律最初规定的“枉法十匹,义驻二百匹大辟”改为了“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北魏的法制建设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摘编自魏志静《北魏孝文帝法律改革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的法律改革。
2024-03-15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