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材料   1939年5月23日,希特勒决定首先袭击波兰,这将直接威胁苏联的安全。苏联想与英法订立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使希特勒对东西都有所顾及,不敢贸然行动。英法在同希特勒谈判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时,国家元首亲自出马。在同苏联谈判时,却只派小人物,出面乘船前往,行动慢条斯理。在谈判中,要求苏联单方面承担许多义务,而英法却不对苏联承担任何义务。苏联在同英法谈判,英法背地里却又在同德国谈判,苏联有被英法利用乃至被出卖的危险。为应付不测,苏联与德国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对方的国家集团;缔约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时,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摘编自苏真《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治理黄河的水患,汉武帝采取了各种方法,甚而动员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参与到黄河水灾的救助之中。元封元年汉武帝“方忧河决”,随即出现了“河溢皋陆,堤繇不息”的惨象,汉武帝不得不动用包括术士在内的各方人士参与到水灾的治理。汉武帝是欲通过方士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根治水患。也许汉武帝感觉到触怒了苍天,在元封元年,汉武帝甚至要祭祀后土以求得苍天的庇护,他甚而认为“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除了,上述所谓的祈求苍天庇佑治理黄河水患外,汉武帝主要利用朝廷的大臣来治理黄河水患。如元光三年的黄河水患;“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在治理黄河水患的同时,为了安置灾民,汉武帝还采取大规模移民的政策,将遭受水灾的民众迁离本土,或者迁往漠北地区,或者迁往江南地区,使这些民众脱离了黄河水灾的侵扰,过上安定的生活。

——据薛瑞泽<汉武帝时期黄河水患治理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对黄河的事情亲自挂帅,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根据黄河自身的特点和新中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兴利除害,分步治理”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遇制了黄河水患。1954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许多包工队都重新整顿劳动组织,并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法,使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提高。1954年黄河顺利地渡过了八次大汛,此后治黄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黄河流域规划,开启了全面的治本工作。

——据郭书林<从治标到治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1-10-14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原中学补习部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世纪末中国遭遇西方列强豆剖瓜分的关键时刻,冯子材无疑是一位不辱使命战功卓著的军事家、目光远大富有建树的政治家。作为军事家,他凭借其独步于时代的战略战术,指挥取得大败法军的镇南关大捷,一改近代以来对外战争失败后赔款割地的屈辱历史;他以出生入死的牺牲精神,将粤、桂、滇三省内外匪患悉数清剿,不仅挫败了英法列强乱中取利、浑水摸鱼的险恶图谋,而且实现了上述地区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稳定。作为政治家,他关注中越勘界谈判,他以强烈的海权意识,超前的战略眼光,为维护祖国权益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他以知微见著的政治敏感,深谋远虑的军政举措与正本清源的综合治理,不仅粉碎了法国侵略者企图从海路入侵中国的阴谋,“使数千年来衣冠不到之地”的海南岛,“一旦可隶版图”。他身为武官锲而不舍不计利害地与破坏边疆安定的贪官污吏作坚决的斗争。其刚直不阿的人品,公忠体国的情怀和宁折不弯的勇气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蒋金晖《近代边疆危机视域下冯子材的历史地位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冯子材的主要历史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子材所体现的优秀品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18岁时,本州举进士,投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唐太宗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人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他是良相。

——摘编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房玄龄的主要历史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房玄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南斯拉夫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历程,一开始就受到了苏联的强烈阻挠、反对和制裁,然而南斯拉夫的领导人抵制住了国际共产主义的压カ,坚持走符合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道路,在政治制度和经济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在经济改革中强调要让企业拥有自主权,把企业经营好坏同员工的物质利益结合在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物质激励;扩大企业财权,注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南斯拉夫有800多种法律和法令,其中有400多种经济立法;同时还有经济联合会协调、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

——摘编自刁健《浅析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斯拉夫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斯拉夫的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秦汉时期天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我国的传统天文学体系。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颛顼历)。但到汉武帝时,颛顼历渐与实际天象不符,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对掌握季节的需要。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从全国征募二十余人“议造汉历”。

新历在太初元年颁行,是为太初历。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问世以后,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八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定历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改定历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7 . 材料   王进喜(1923~1970)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大庆油田的开采,结束了我国“洋油”的历史。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并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王进喜因此被誉为“铁人”。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摘编自《求是》杂志中《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进喜对我国石油工业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王进喜的事迹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玄宗(712年至756年在位)即位后,在姚崇、宋环等相的辅佐下,针对弊政进行整顿改革。先天元年(712年),裁汰冗员,销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裁汰员外官、试官、检校官数千人,并严格控制官员的选用。开元ニ年(714年),玄宗接受姚崇建议,下令淘汰僧尼,通令还俗12000人。同时下令,各地不得重建佛寺,禁止民间铸造佛像抄写佛经,抑制了佛教势力和奢靡之风。玄宗还派出动农使到各地检括豪强荫占的客户和土地,“检括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唐政府以每丁税钱1500,免租调役6年,并由各州县安插在籍外田上。开元时期,全国共兴建了50多项较大的水利工程,多者灌田30万亩,少者灌田也不下10万亩。开元时,逐步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军队在边境大兴田,同时加强军事训练。还在东北设忽汉州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和重建营州都督府,在西北重建安西、北庭都护府,并收复了武则天时失去的西域重镇碎叶,对吐蕃、突欣、南诏族,采取和亲与笼络政策。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摘绵自曹金洪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玄宗改革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变法中,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阳明学:儒学学派之一,由明代王守仁发展而来)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立世的人世哲学,让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维新志士吸收了阳明学中对“自我”人性的强调,认为只有心明志坚的人物才能成为大丈夫去做大事业。阳明学为日本变革培养了一批人才,如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

——摘编自王建瑞《浅谈日本阳明学对明治维新纳影响》等

材料二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曾写过很多文章,进行过多次演说,很多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依据,康有为认为“(日本)地域比我四川,人民仅吾十之一。而赫然变法,遂歼吾国之师,割战辽、台。小国变法也可变强,大国因循也可致弱。”在康有为看来,“凡有兴作,必有失弊,几经前车之覆,乃得后轨之辙,今日本为我乡导之卒,为测水之杆,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他还认为,中国与“泰西语言文字不同”,学习经验很不方便,中国与日本“政俗文字同则学之易……日本道近而费省。”

——摘编自王秀华《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与借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学在明治维新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北宋汴京与各州县政府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宋真宗年,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共有公租房23300间。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400~500文钱。当时汴京一名中下层市民日均收入约200文钱。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各设“勾当店宅务”一名(负责人)“勾押官”各三四名(副手)“掠房钱亲事官”(业务人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28种,包括旧管入库簿、月纳簿、退赁簿、赁簿、欠钱簿、纳钱历、减价簿、出入物料簿、欠官物簿等。官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规定店宅务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在汴京拥有房产的市民均不得租赁;同时禁止租赁者转租房屋。对租户自行改建房屋、添修部分建筑物产权归宿,官府亦立法加以规范。规定:“赁官屋者如自备添修,店宅务无得旋添漱钱,如徙居者并听拆随”。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