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12年1月5日,孙中山在对外宣言中声明继续承认和保护外人的各项条约权利,强调“民国与世界各国政府人民之交际,此后必益求辑睦”。其意在
A.保障革命顺利开展B.促使列强保持中立
C.加强与世界的联系D.改变中国国际形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世纪中叶,法国服饰流行夸张华丽的风格。18世纪后半期,服饰趋向朴素、简洁,男士爱好军装式样的服装,不少上流社会女性以穿“农妇装”为时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浪漫主义对衣着服饰的影响B.政治运动对社会观念的冲击
C.工业革命推动服饰风尚变化D.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的改造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不同时期核弹头拥有数量对比图(单位:枚)


材料二   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企图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场,被美国U-2侦察机发现。在美国总统肯尼迪不惜一战的威胁下,苏联被迫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开始着手对外交策略做出调整。7月,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讲话,表示美国对亚洲友邦将恪守“条约义务”,同时也希望友邦国家对自身的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卫负起主要责任。关岛讲话的精神随即成为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美国对外战略的核心。

——摘编自卢道平《尼克松主义与美国全球扩张策略的转变》


(1)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核武器拥有量第一个波峰形成时期的世界政治形势,并说明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
(2)据上述材料,结合美国核武器拥有量第一个波谷形成时期的世界政治状况,分析“尼克松主义”提出的历史原因。
2021-04-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一位中国驻比利时大使认为:由于华工在欧洲战场上的付出,中国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1919年的巴黎和会。但是巴黎和会竟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最终导致五四运动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军队为一战胜利做出巨大贡献B.北洋政府承认巴黎和会的结果
C.巴黎和会上中国遭受了不公正待遇D.巴黎和会为战争爆发埋下火种
2021-04-20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