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3)三人就讨论的问题准备写一篇论文。请你给他们拟定一个题目,并谈一谈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夜,天安门广场中山像摆放工作连夜展开。6米高、近两吨重的中山像被安置在天安门广场正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每年五一、十一都要摆放孙中山画像,以示对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的纪念。但今年摆放孙中山先生画像又有不同凡响的意义,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纷纷准备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摘自2011428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提到,全国各地纷纷准备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请你列举一个国共合作下的重要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三,谈一谈我们今天纪念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作为当今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孙中山先生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2020-11-19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地图和所学,谈一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材料二   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传说公元前753年,古代罗马人罗慕洛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开创了王政时代。在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2)分析材料二的三段材料,分别指出雅典、古罗马、秦国是如何建设国家的?

材料三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3)根据材料三,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古希腊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注释】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并说出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及教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4世纪中期,商鞅在变法之初大声疾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这一呐喊,喊出了战国改革时代的最强音。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历史,秦国的商鞅变法是当时战国时期各国变化最为彻底的一次变革运动。商鞅变法中提到,以往的小乡、邑都应该聚齐在一起,成立县,设立各个县管理者,领主的主权被收回中央,中央成为政治的集权中心。秦国对于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制也非常明确,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得到深化,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得到肯定以及稳固。在商鞅变法中,爵制不再受世袭的影响,不分亲疏远近,不特别厚爱贵族,一旦军功在身,不论是何等身份都可以获得爵禄。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达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的大好政治局势。

——摘编自李昊雨《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分析》

材料二   虽然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却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变法就转变为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政治斗争,新法必定失败,官僚体系具有天生的保守倾向,而且新政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变法者很难证明自己的正确。因此,王安石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结果是人亡政息。

——摘编自许小年《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变法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儒家有着丰富的人口伦理思想。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孔子把人口分为“君子”和“小人”;孟子则进一步把人口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荀子将人口划分为“士农工商”,认为“工商众则国贫”。孔子认为人民生活富足后就应该接受教育,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培养为国效力的合格人才,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性,主张“礼之用,和为贵”,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孟子首次系统提出了建立“人和”社会的理念,认为战争、政治胜负的关键是“人和”。

——据蒋琴《先秦儒家人口伦理思想初探》等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认为“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1924年,他却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相比人口数量,孙中山更重视人口的其他问题。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饬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令”等,同时力主引进外资和“外才”;在国内移民方面以国家的力量来主导,以外国有经验的人士辅助,达到发展经济、舒缓人口和巩固边防的作用。他还主张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在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设想,以“为人民谋社会种种之幸福”。

——据李道缉《孙中山人口思想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人口思想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近代人口思想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众说秦始皇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秦始皇的评价即是一例

材料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明)张居正

材料三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上述材料中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
(2)材料二所说的周王道穷的主要表现是
A.华夷交融   B.礼崩乐坏   C.百家争鸣   D.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3)材料三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倾向的理解”。
(4)三则材料分别对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5)为什么三则材料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
10 . 犹太难民来华犹太难民情况简表
时间人数
19331937.810001500
1937.81939.820000
1939.81940.620003000
1940.61941.1220000

1933年的纳粹政权曾鼓犹太人移民,但纳粹政权控制范围之外的国家限制了这一行为-如果流亡者多是被纳粹政权剥夺了财富的穷人。波兰驻德国大使利普斯基在19389月与希特勒谈话“为犹太人问题的解决,我们波兰人将在华沙为他建造一座辉煌的纪念碑。”1939年美国政府拒绝载有900多名欧洲犹太难民的轮船进入美国,1940年和1941年,美国国会相继否决了向难民开放阿拉斯加州和接纳2万名德国犹太儿童的议案。

1933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向德国递交了抗议书,谴责希特勒的反犹暴行。19386月到10月,仅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中国驻维也纳大使馆总领事何凤山发放了1900多份签证,使数千犹太人逃离屠杀。1939年《东方杂志》刊文“虽然我们在上海尚有十多万难民的生活不易维持,但我们只要能力能办到,总可以尽力帮助犹太难民,我们应站在弱小民族的联合战线上,一致对付欺凌弱小民族的敌人。”自194112月起,日本对上海犹太难民采取了类似于敌侨的管理方式,至19458月,难民们终于迎来了自由。据学者研究指出,上海当时接纳的犹太难民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五国所接纳难民总数还多。

——摘引自王健《逃亡与拯救:二战中的犹太难民与上海》


(1)纳粹屠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令人痛心的人间惨剧。依据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二战期间犹太难民问题的认识。
(2)在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依据下面时间轴的提示(序号),结合相关历史进程,写出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简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现实意义。
2022-05-21更新 | 32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春雨国文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