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卡尔·本茨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卡尔斯鲁厄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中学时期,他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16岁的本茨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机械工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1872年,本茨与他人合作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厂”,专门生产建筑材料,不久便因行业不景气和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本茨决定研制发动机以摆脱困境,最终发明了二冲程内燃机。1885年制成第一辆以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1886年获得德意志帝国专利局颁发的世界上第一张汽车专利证书,并在1888年的慕尼黑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蓬勃发展。1890年,奔驰发动机厂改组为奔驰汽车厂,是当时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名扬四海的奔驰汽车。1893年他又研制出性能先进、走高端路线的“维多利亚”牌四轮汽车,1895年开发出外形更小、价格相对亲民的“维洛”牌四轮汽车,并批量生产。之后,又开发出第一辆公共汽车

——摘编自《奔驰车之父》

(1)根据材料,概括卡尔·本茨创办实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尔·本茨事业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有利社会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于成龙,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摘编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材料二(于成龙去世后)留下了许多传奇,在当时就广受赞誉,蒲松龄著《聊斋志异》,其中就专有一篇《于中丞》,讲述他断案的神奇。到了清末,以他的事迹为原型,评书艺人又创作了公案小说《于公案》,让于成龙有了和狄仁杰、包拯一样的地位。

——摘编自《民间传说于成龙乃再世狄仁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于成龙为官理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成龙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2016-03-23更新 | 196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他7岁之前母子俩都不被父亲承认,从小受社会歧视和侮辱、因而成年后痛感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受害者。他思想敏锐,观察问题深刻,决心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改变社会道德。1848 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获得成功后,他又进一步改编成了话剧,从此以后专门从事话剧创作。小仲马一生创作不辍,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秘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半上流社会》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1875年2月21日,小仲马以二十二票的多数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在当时是最高荣誉,使他的事业可说是功德圆满,相较于无缘于此的巴尔扎克、大仲马幸运许多。

——摘编自丁牧《世界文学的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小仲马文学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仲马文学创作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3-02-21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材料 唐代前期已经有一些比较固定设置的使职,如节度使、采访使等。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实质上也具有使职的特点。安史之乱以前,使职的差派就已经很普遍,受安史之乱的影响,使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职体系才逐渐形成,并最终取代尚书六部成为政务的主要执行者。例如,户部长官不判本司事,只有当他判户部事时,这一差遣官才掌握实权。礼部侍郎不掌贡举,中书舍人知贡举事却成为主考官,而中书舍人的本职即撰拟诏书的工作又可能让尚书郎或者其他官员加知制诰来承担。唐代固定的使职有很多,重要的有翰林学士、户部盐铁度支使三司使和枢密使等。使职体系与尚书六部职权的冲突和调整,实质上反映了行政体制转换的过程。使职体制的出现,不仅适应了职官制度本身变化的需要,也反映了唐庭内部的权力斗争。

——摘编自刘后滨《安史之乱与与唐代政治体制的演进》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使职体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使职体系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夏商时代,仓储不仅具有防灾救灾的作用,也是国防的需要。到了周代,有了相对专业的用于防灾救灾的仓储,按五类区划分级设置,并各有不同的用途。周朝以后,官办仓储功能逐步明确,设立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度。战国时期,李悝运用轻重敛散平粜等手段,将固有的民食调节原则具体化、制度化,让国家从中获利。汉朝耿寿昌提出了“常平仓”的方法,是国家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通过增、减谷价来达到目的,让百姓受益。从汉朝开始, “常平仓”历代沿袭,并不断改进。到了清朝,更是规定粮食籴进出粜都要地方官亲自验看,如果仓中粮食霉烂,官吏要革职留任,限期赔偿;有因仓库空虚响救灾的,定罪甚于空亏钱粮,贪污仓中粮食达千石以上,则处以极刑,并不得赦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仓储制度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仓储制度变革的意义。
2020-06-01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   乾隆时期,有大臣建议改革科举,甚至提出应“别思遴选真才之道”。近代以后,李鸿章、郑观应等主张改八股、停武举,并开考洋务科目、重视学堂。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废八股、试策论的主张。《申报》《万国公报》等社会传媒持续参与。1901年开始,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逐渐争取到慈禧同意废除科举。在日俄战争的压力下,1905年,张之洞等人抓住反对变革的军机大臣王文韶离职的机会,联合奏请迅速废科举、大兴学校。同日,清政府予以批准,并通过临时加开特科、进入学校等措施安排了大批旧科举人员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科举改革过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科举制得以废除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穆宗时期的隆庆新政包括革弊和施新两个方面。革弊的第一项内容是平反冤狱,穆宗首先将因上疏触怒世宗而长期诏狱的海瑞释放,为被迫害被贬斥的臣僚平反,或恢复名誉,起复官职,或平反昭雪,安抚恤录革弊的第二项内容是夺已故真人邵元节、陶仲文官爵及诰命,罢除一切斋醮,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至于施新,穆宗在登极诏书中概括为“正士气,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正士气,纠官邪”就是整肃吏治,严格考察制度,隆庆朝对官吏的考察次数远远超过了制度规定;“安民生,足国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蠲免救济,穆宗即位后立即宣布免隆庆元年全国一年的田赋;二是抑制兼并,对勋贵外戚无限度扩充土地有所限制,制订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的制度,清查诡寄、分花田粮,清理皇室勋戚庄田;三是体恤商人,屡次下诏禁革官府私自在桥梁、道路、关津路口抽税,尤其值得一提的,隆庆年间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摘编自王天有、高寿仙合著《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新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新政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为依据”,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该法规突出了户籍管理机构的地位;区分了人籍和户籍;规定了民众有呈报户籍之义务,也规定了民众对户吏处置不当行为有提起诉讼抗告的权利。

清政府户籍制度实际上仍沿了清中后期保甲制度的一些做法,将人户“编牌入甲”。不过,与保甲制度不同的是,清末编查人户的机构是警察机关。1905年,清政府设立了巡警部作为全国警察管理机构,其职能之一便是“掌审定稽查户口章程,管理各省地方户籍,报告户口,暨各省寺院僧道人数、教民人数,外国人入国籍,皆隶之”。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户籍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的措施及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六朝时期,用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吏,标准是门第而非学识。隋朝初年,废除了地方长官辟举本地士人担任官吏的陋习,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进行考核;以后又规定,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连任,不许本地人担任本地官吏。与此同时,隋朝设立秀才科、明经科,参加考试的有太学(国子学)州县学的生徒,也有各州按规定举荐的贡士。考试统一的课程,一律按照才学标准录取;录取和任用权完全掌握在吏部手中。隋炀帝增设了进士科,只考试策论。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选官制度改革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