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太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延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

——《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

【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政治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末年吏治腐败,皇子争储,朋党干政,社会面临严重危机。雍正即位后指出,“数十年来,日积月累,亏空婪赃之案,不可胜数,朕若不加惩治,仍容此等贪官污吏拥厚资以长子孙,则将来天下有司皆以侵课纳贿为得计,其流弊何所底止。” 一个月后即下令,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3年之内务必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掩饰,如逾限期,从重治罪,3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决不宽借贷。中央设立“会考府”,专门核查缴税、报销和钱粮支用事宜。许多贪官被揭发、革职、抄家,受到处分的官吏多达210名。

……(雍正)创设耗羡归公和发放养廉银制度,规定:每两加收五分,作为政府的统一税收,各地不得任意增加,征收之后,一律归国库,中央给地方返还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称作“养廉银”。……据统计,实行财政革新制度后,全国只发生了4起比较大的贪污纳贿案件。《文史通义》中称:我宪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征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

——朱贵玉《治国就是治吏》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为清王朝的统治带来哪些影响?

3 . 材料:美国国会在舆论压力下,经过多次辩论,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彭德尔顿文官法吸取别国文官制的长处,总结并提出一整套美国的文官管理规则。这些规则直到目前仍保持稳定。其主要内容有:对官员选拔实行竞争性的公开考试和考核制,同时对高级要职实行选举制和任命制;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政府官员名额;文官隶属于行政部门……彭德尔顿法的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公职人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彭德尔顿法还规定了文官委员会的成与权限,其职能包括举行文官考试、调查文官法执行情况以及制定各项细则。虽然文官委会凡度险遭撤除,但仍得到保持和发展,直到1979年才改组为联邦人事管理总署。

——摘编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规定,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有选举执政官的实权,但只有第一等级的人才有被选举权,执政官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公民大会对于“四百人会议”的决议,也有最后的否决权。在雅典最盛时代,约有9万的自由公民,除了女性和儿童外,能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公民有三四万人。……农民和城市贫穷的手工业者很少有机会参加公民大会。因之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有4000至7000比较富裕的人们而已。
--------摘编自李天轱《古代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改革中有关公民大会规定的认识。
材料二 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英国的改革模式与和平发展之路非常具有典型性,它说明政治制度的变革完全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
----摘自刘宣照《浅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议会改革的局限性。
材料三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国会两院又能以三分之二多数否定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缔结条约,但必须经过参议院的批准。国会可以通过弹劾将总统或法官免职,但必须达到三分之二多数。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但法官上任后只要忠于职守,便可终身任职。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的法律为违宪而非违法,总统和国会都必须服从法院的判决。但最高法院无权否定宪法修正案,国会若要否定最高法院对于某项法律的违宪判决,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国会还有权对玩忽职守或犯罪的法官提出弹劾。
------据美国1787年宪法改编
(3)根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这一运行机制?
材料四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2016-12-12更新 | 7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辽宁省瓦房店高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禄胥吏”是“熙宁新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仓法关联配套,在加俸养廉的同时,对贪渎的行为进行打击控制。在神宗朝之前,胥吏中多数毫无俸禄可言。王安石指出,在旧的财政体系中,大量管理成本和注意力被用于“生事以取赂养吏人”,这样不但增加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产生大量无益全局,却方便胥吏从中牟利的事务,使信息壅蔽、事项丛脞,反而妨碍机务。另一方面,又会出现“近则太详,远则太略”的弊端,因为远事无利可图,而近事却方便套取贿赂。决定对仓库管理及诸司吏员公人增加薪俸,而约之以严刑峻法:“乞取有少多,致罪当有轻重。今一钱以上,论以一法,恐未善。又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宜岁增至一万八千九百缗。在京应千仓界人如因仓事取受粮纲及请人钱物,并诸司公人取受应千仓界并粮纲钱物总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过致并与者,减首罪二等。若许赃未受,其取与过致人,各减本罪一等。已上人,仍亦许陈首免罪、给赏。”

——摘编自雷博俞菁慧《北宋熙丰时期养育与约束并重的吏治体系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熙宁新政”吏治改革的意义。
2022-07-12更新 | 75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辽东南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7 . 近代国际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制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三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

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

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了哪些矛盾?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天会十三年(1135年)正月,金熙宗即帝位。之后,他对女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考核。“诏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统一了南北选的考试内容,并正式实行三年一试和乡府省三级考试制度,逐步将科举制推向全国,为后来的南北选合并为一创造了条件。此外,熙宗又增设了“专经、神童、法律三科为杂科”,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天眷二年(1139年)九月“以温都思忠诸路廉问”,及时掌握官吏任职期间的情况,对那些治有政绩、廉洁清正的官员及时进行提拔,对那些无所建树又贪污不法的官员及时惩黜。皇统八年(1148年)“左丞相宗贤、左丞禀等言,州郡长官当并用本国人。上曰‘四海之内皆朕臣子,若分别待之,岂能致一。谚不云乎,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赵永春《论金熙宗的改革》


(1)依据材料,概括金熙宗在对官吏的选拔和考核上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革的影响。
2021-01-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铁路中学2021届高三11月考历史试题
9 . 解决土地问题是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源的关键,成为明治维新后新政权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从1870年到1872年,日本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了统一的土地税,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清丈土地并发给土地执照,等等。这些措施不但有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行地税改革固然瓦解了封建领主的庄园经济,但农民并没有得到自由和土地。广大农民的贫困化,使国内市场极度狭小,资本主义积累受到很大限制。加上日本资源贫乏,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从原始积累时期起就极大地依赖国外市场,从而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对外扩张欲。其次,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后,以高额地税源源不断地充实和扩大政府财源,使其有充裕的资金来扶植国有企业,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

——摘编自徐康明《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指出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并概括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盟国将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与以往不同,盟国不是只举行一次会议,而是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有公开的、也有秘密的,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其中,以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及通过的公报、协定和密约最为重要。此前的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都可看作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波茨坦会议等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原则的补充。雅尔塔体系指的就是上述所有协定的总和。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它承认了美苏各自的实际军事控制线。其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

(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体系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雅尔塔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